- 专栏名称:新西兰幼儿园解决方案
- 作者: 何方 Fiona
- 简介: 在奥克兰从事学前教育超过15年,本地幼儿园管理经验将近12年,历任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集团区域经理。是新西兰全注册教师, 奥克兰数家大学的实习生指导老师,同时是奥克兰大学research group的advisor。在担任奥克兰本地大型连锁幼儿园的area manager时期,管理十家幼儿园,一百五十多名老师,近七百个家庭。另提供幼儿园投资与管理咨询。
16. Cuddle, Hug和Kiss
Brooklyn是班上的新小孩,非常可爱。虽然在班上年龄最小,刚刚两岁,但有时候说话做事却是最好玩的一个,经常让我笑得不行。
今天早上,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照例在说再见的时候,要说一句“I love you”。而值得我做一次记录的事情就是,在Brooklyn的妈妈话音刚落后,Brooklyn竟然惊天地泣鬼神地大声说了一句:“I love you MORE。”
我们都怔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他妈妈忍着笑,又说了一遍“I love you”。 Brooklyn不明白我们在笑什么,于是,非常不满地又大声对着他妈妈说:“I love you MORE!!”
(请注意,他才刚刚两岁。)
到了国外,我才明白cuddle 和hug在形体上的区别。cuddle更倾向于“抱”, 而hug则倾向于“拥”。至于Kiss,在国外的普遍使用令它成为一个轻飘的词语,带点温馨和甜蜜。在幼儿园里这三样动作场景常常出现,cuddle和hug倒还正常,但对于kiss,一度曾让我面红耳赤。班上三岁的Oak,有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表达方式就是跑上来,把你拽蹲下来,双手捧着你的脸,左边kiss一下,右边kiss一下,心情特别的好的时候还要在你嘴唇上再kiss一下。第一次被他这样kiss在嘴唇上的时候,我瞪大眼睛呆了半天,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在我的成长经历里,尤其是少年时代,拥抱和亲吻曾经是两个很严重的词。几乎从来不会主动说起,在笔下描述里更是了无踪迹。长大成人后,开始知晓世事,但在自己的语言里,有些词语仍然是一种禁忌,总觉得,不必说出来,更不必表现出来,因为那总是涉及很私人很隐秘的情感,不应该被展示。这是我所曾受过的教育。基本上概括为,爱,应该是件很含蓄的事情。
一个华裔家长跟我说她真希望她女儿永远停留在13岁。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西方文化里,她觉得人与人亲密起来太容易。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和西方国家小孩子从小的教育有关呢?在他们眼里,爱,不是一种禁忌,也不是某个年龄的专属,爱就是爱,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
续 kiss kiss kiss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笑了一下,因为隐隐还是觉得自己这么明白的写这个词有点行为不端,唉唉,都是封建主义流毒:)
想起以前吃过的一个品牌的巧克力,名字就是kisses,是个路上认识的男孩子送给我吃的。味道还算不错,就是觉得这名字颇有点怪怪的。后来才知道那包巧克力是另一个对他有心的女孩子送给他吃的,sigh,我当时怎么就没吃出来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深情的巧克力和移情的巧克力本质都是巧克力,我吃不出来不同,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不是巧克力啊。。。
又跑题了。
好了,接着上次没写完的说。
这周开始我和Becki换班,从七点半上到四点半。今天下班要走前,和最后剩下的Liam、Dylan和Danielle说再见。照例要拥抱一下的,拥抱完了,Liam说“a kiss, a kiss”,说着就凑了过来,亲了我一脸口水。小孩子很容易学样的,其他两个一拥而上,亲了我好几脸口水。。。Becki看了直乐,说“They love you.”
在幼儿园里,小孩子哼哼唧唧的时候也满多的,经常有小孩子举着个手指头,哭丧着脸跑到我面前来说:“ I hurt my finger”或者直接说:“Finger sore”。很大件事的样子。只要我低下头,很同情的轻轻kiss一下他的手指,他就可以欢天喜地的跑开玩去了,眼泪可能都还在脸上没有干。
摔倒了,撞倒了,碰到了,擦到了,只要不是皮破血流,小孩子往往需要的只是他人的一种安慰和关怀,我表现出来了,他们满足了,疼痛也就减轻或者消失。这个时候我总是从心里笑出来,觉得一个kiss可以治百病也是满好的:)
有一次,夏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到了自己的小腿,疼得我倒吸凉气。只好坐在地毯上自己揉自己的腿。Liam正好在旁边,没看到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了我皱着眉头在揉自己的腿,已经青了一块。他问我what’s the matter?,我撇着嘴告诉他我的腿很疼。接着他做了个让我非常意想不到的举动。他“en”了一下后,居然趴到地上,低头就在我撞青的地方kiss了一下。
我感动不已:)
2004年于奥克兰北岸
补:
在这方面,亚裔孩子与洋人孩子的表现也不同,洋人孩子得到了kiss多半就会忙着去玩,知道玩比哭重要,而亚裔孩子却多半可能会表现出哭比玩重要。我想这或许与两方文化不同也有关系。亚裔孩子摔倒受伤,大多数亚裔家长的第一反映会是去抱他起来,安慰不停,有的家长还会拍打让小孩摔倒的地方,表示报复。让小孩子觉得自己怎样受伤都是件大事,应该引起别人特别的注意。洋人家长的表现却更多是笑西西的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告诉他们这么摔一下没关系。(从急救知识方面来说,其实摔倒确实不应该马上去扶起来,因为万一有可能是伤到背部或者骨头,应该让患者先保持原状。我们做老师的鼓励小孩子自己先站起来,也是观察他们是否真的有伤到,如果是,就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洋人小孩真的是从小摔惯了,确实不娇气。
后记:
十几年前阴差阳错在奥克兰进入到幼儿园行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孩子王后,我就再也没有从幼儿园里走出来。如今回头看从2003年入行到2007年成为代理园长期间写的近四十篇幼儿园工作零碎记录,活脱脱就是一部菜鸟成长记。我是第一个在网上以工作记录的方式介绍新西兰学前教育情况的人。所写的这些文章,后来被很多网站不署名的节选摘抄用来介绍新西兰的学前教育,甚至时隔十多年仍能从网上看到很多连标点符号都不曾更改过的段落出现在不同角落。我很高兴为新西兰学前教育的传播做了贡献,但也很遗憾因为当年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导致部分内容有缺憾,甚至错误。而被转摘的一些内容放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缺乏时效性,其实是需要更新的,因此起意把过去的菜鸟文章做些修改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庆幸当初入行时记录下了在幼儿园里当老师碰到的好玩的小故事,因为纯真年代留些回忆总是件美好的事情。同时,也很感慨,因为从这些文字里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是如何从菜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历经了从unqualified teacher> teacher in training>qualified teacher>Head Teacher>Assistant Centre Manager>Centre Manager>Area Manager的过程。文字的记录与描述,也从最初的贪新鲜好玩,只关注笑点,到后面的一些独立思考和学习体会,光阴似箭,一晃也十几年了。
感谢当年的nzfree论坛以及西西河论坛让我留下了这么多的成长印迹。
2018年于奥克兰东区
今天的歌谣:
图来源网络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