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槭树街艾林聊幼教育儿
作者: 槭树街艾林
简介: 我是新西兰幼儿教师,一双儿女的妈妈,主要分享以“尊重”为核心的幼教理念和实践。

为什么有的幼儿老师那么享受自己的工作?说说“仪式”

发布时间:2018-02-27 10:14:45
分享到:

01

了解我的朋友们知道,我是从做全职妈妈发现自己跟孩子一起工作的热情,然后去做了幼儿教师。但是做全职教师不久,就发现我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理解有太大偏差。

照顾一个婴幼儿,只要根据他的节奏调整好自己的作息,就能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幼儿教师呢,特别是1岁以上班的老师,每天8个小时里面要照顾、互动十几个小孩,永远要眼观六路,永无止境的房间整理,每天都是对自己的热情、耐心和智力的挑战。有时候清早去上班,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内心充满了激情,但是半天过去,弯腰帮孩子们洗手,照顾孩子们吃饭,饭后擦洗,千方百计哄孩子们睡觉,等等繁琐的工作以后,感觉筋疲力尽,热情全无。

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不想去上班。还特别想问问别的幼儿老师:“你们也是每天早上不想上班,每天下班这么累吗?是不是每个幼儿老师都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没有万能的微信群。)

健身、种菜等一些方法,对我的压力稍有缓解,后来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仪式。

 

02

幼教同行大概都知道仪式( ritual)的意思,就是把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洗手,吃饭,睡觉,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孩子正式入园的第一天,孩子的生日等等,都进行仪式化,赋予其实际功能之外的意义。

我过去听说过仪式,但并没有什么触动。一来我比较实在,觉得把孩子的方方面照顾好就是了,干嘛要做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子文章?二来,我最早的一些同事也不喜欢搞这个。当初幼儿园的老板要求我们给孩子用“真正”的餐具,比如白瓷碗、白瓷盘、玻璃杯,就是掉在地上就碎成渣渣能扎破手脚的那种,说是用“真正”的餐具,是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体验真正的生活。但一些老师其实就是应付老板,后来老板换了,没过多久餐具就全换成硬塑料的了。

后来,来了个新同事,她曾在一个注重仪式的园工作,在她的示范引导下,我们设立了吃饭和睡觉的仪式。

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幼儿老师可以“慢下来”。

在饭前,我们做了两种准备。

一种是将孩子聚拢到毯子上(mat time),讲故事,唱歌,聊天,帮孩子从到处自由探索的状态过渡到安静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一种是把孩子午餐将会用到的所有东西:桌布,鲜花,餐具,食物,餐后放厨余的小桶,放餐具的清理台,擦嘴巴擦手的热毛巾,以及饭后换衣服用的袋子,睡觉的床,都提前准备好,放在伸手可取的范围。

这样,孩子们过来就餐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气定神闲地跟孩子们一起坐下来吃饭(我们幼儿园鼓励老师跟孩子一起吃(小份)饭)。

这是我真的可以坐下来、慢下来的时光,也是我可以全身心地享受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刻,感觉到我和孩子们有某种内在连接的时刻。虽然是短短的午餐,我却有身心充电一样的感觉。身体得到休息,心灵得到了滋养。

我有个观点: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能仅仅着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well-being),还要强调老师的身心愉快。我们常说:只有妈妈好了,才能照顾好孩子。同理,只有幼儿老师过得好,才能自内而外散发对孩子们的爱。

我曾在不同场合,强调过我的看法,上上下下也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你知道的,幼儿园的利益问题,师生比固定,幼儿老师每天的工作量在那里,实质的改变很少。

只有在进行仪式化以后,我才感到我们真的可以享受作为幼儿老师的工作。从此我就成了仪式的忠实追求者。

 

03

设想一下,你跟人应酬吃饭,和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饭,感觉一样吗?

跟人应酬,你做的都是常规应做之事,完成你扮演的角色的任务。

跟家人吃饭,普通的环境和食物,也会令你感到愉悦、舒适。

两者的区别,在于你的心在不在。

没有仪式的时候,帮孩子洗手、照顾孩子吃饭等一系列事情,都只是工作任务,做着这一件,心理想着下一件。即使告诫自己要慢下来,心里仍然感觉匆匆忙忙。

仪式化之后呢,从准备餐桌开始,感觉就大不一样。

你想把餐桌布置得很美,就去采一朵鲜花,或者去剪几支香草,插到瓶子里,摆放成你最喜欢的样子;花瓶旁边,你可能还想点一只蜡烛,放一只可爱的布偶。

你摆上光洁的玻璃杯,洁白的瓷盘。餐桌看上去特别漂亮,你心里充满喜悦。

然后准备孩子们擦嘴用的小毛巾,一块块用温水浸湿,卷成卷,在盒子里摆放整齐,盖上盖子温着,等着吃过饭使用......

自然而然地,你把心用到吃饭这个日常程序上。

对美丽的东西,孩子会自然产生尊重、敬仰之心。

你坐下来跟孩子一起愉快用餐,眼睛看着孩子,温柔地对孩子说话。

你的人,你的心,都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我被老师爱着、呵护着。

如果孩子每天感觉到被爱、被呵护,他必定愿意跟这个老师走得更近。我们常说:关系就是一切 ( Relationship is all)。 孩子成长中很多神奇的事情,都缘于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

最近读了Heart school 一篇文章《How does your place make them feel》, 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你做过的事,但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孩子在幼儿园看到的,听到的,做的事情,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他被爱的感觉,在幼儿园里的安全感、归属感,将会对他影响深远。

 

04

前几天我过生日,在幼儿园被仪式了一把。

园长和经理把我簇拥到教室,坐到桌子边,给我穿上生日的披风,面前摆了用古色古香的花纹餐具盛放的蛋糕和咖啡,然后老师和孩子们在ukulele 的现场伴奏下,给我唱生日歌。

坦率地说,我挺尴尬的,因为不适应成为人群的“中心”。但是心里确实非常非常感动。

我更加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被“中心”的机会,从小习惯做“中心”,才能激发更高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内而外的动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05

孙瑞雪说:“成人的气质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 一个人长大后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品质,一般来说,由他小时候耳濡目染的环境决定。

我在闲聊文《浪漫老公改造记》中说,我喜欢实用价值的东西,不讲究节日的庆祝仪式什么的。这已经成了我这个人的一部分,我接纳自己。这由我的成长环境决定,我无法选择。

但在不断创建和改进班级仪式的过程中,我由衷感到,每个孩子都是美的精灵,他们值得更美的生活。

空荡荡的餐桌,和精心布置的餐桌,明显不一样;硬塑料餐具的外观和触感,跟真正的瓷器餐具,自然也不一样;老师催促的声音,和温柔亲切的话语,也不会一样。

如果很多个生活环节,都是这么美,孩子长大,想来也不会是个“糙人”。

 

06

我教的2-3岁班,这一段正在自我审察(self-review)我们的仪式工作。其实我接手这个班一年多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对仪式的自我审察。

每次给新来的家长或老师介绍班级工作时,我总是强调:尊重是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而仪式是我们每天工作的核心。

因为仪式奠定了一天的基调,影响到老师的感受,孩子的心情,直接决定了我们会度过怎样的一天,孩子会有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

看了文章《你是否有意无意地吓唬过孩子》,幼教同行二马问我,孩子吃饭时聊天,睡觉时不睡,不应该吓唬,那我们该怎么做?

我教的2-3岁班,孩子们处于第一个叛逆期("terrible two"), 喜欢跟老师对着干,又特别活跃,大呼小叫,更是常事。

老师用纪律约束,并不起太大作用。老师大声呼喝,只会让孩子更加大声,让环境更为嘈杂。

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班级的环境氛围的,是我们不断自我审查,不断美化、改进的仪式。

首先,仪式让老师和孩子们可以预测下一步的活动,有对一日生活的掌控感;其次,让孩子从繁忙活动到安静活动有个过渡,慢下来。第三,事前充分准备的仪式让每个老师胸有成竹,不急不躁,孩子们也会静下来,环境也会相应平和;第四,仪式可以更美,可以涉及到更多的日常工作和特殊日子,给老师和孩子更多的感知爱心的时刻。

可以这么说:仪式可以改变环境,可以影响环境中的老师和孩子。

 

07

我没有详细描述我们目前的仪式,一来每个幼儿园、每个年龄段、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的仪式,不一定适合你。二来,仪式没有完美,只有更美。这也是我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对我们班的仪式进行三次自我审核的原因之一。

我想强调一点:团队工作很重要,充分准备是关键。

一个仪式就像一盘棋,需要老师们一起来下;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仪式的效果,从而影响到房间环境。

上周的某天,我们有一个体育活动,但老师没有计划好时间,给出的上午茶时间很少,也没有时间充分准备仪式,所以那个上午茶,是一段时期以来我最为忙乱的一次,不能坐下来,还要催促其他同事,心里慌慌的,孩子们也感到无所适从。

 

08

上午茶时间,我们三个老师,每个人坐在一张精心布置的餐桌旁,跟四五个孩子一起用餐,赞叹或讨论桌子上美丽的蜡烛和香草,我感觉安心,感觉和孩子们,和同事属于一个大家庭的连接感和幸福感。

想起当年我很想问同行的问题:“你们也是每天早上不想上班,每天下班这么累吗?是不是每个幼儿教师都是这样的?”

今天的我会回答:“如果你把一些日常繁琐工作仪式化,你也会这么享受自己的工作的。”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