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隔壁老王在新西兰
- 作者: 隔壁老王
- 简介: Hi,我就是隔壁老王,很高兴认识你!我想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隔壁老王的故事,但是现在这个有些不一样。 我的前半有很多故事——文学梦,广告人,新媒体,互联网,共享经济,汽车行业。我的后半生从新西兰留学开始……关于留学,一路走来有很多经验心得,可以借鉴,堪比攻略。你也知道,乐于助人是我的本性,赶快加我个人微信号“wangyuanwei008”,互动不一样的人生!
我是一个说行动就绝不迟疑的人。
决定了要改变,就马上着手策划具体的行动方案。
怎么改变,如何实施,时间周期,结果预期,危机预案,等等,就像很多年来服务我的品牌客户一样,只不过现在服务的是我自己。
彼时,一部讲述孩子留学故事的都市剧《小别离》正在热播。
我从来不看国产剧,但周边的不少同事在谈论其剧情。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发现其很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情的缩影。
另一方面,我很喜欢旅游,国内自不必说,而常规上每年至少也都要出境游一次。相对于关注风景,我更关注的是文化,是文明世界的尺度。
所以经过简单的思路梳理之后,出国生活基本上成为了我们家庭不二的选择。
那么,去哪儿?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家庭情况做完全面的SWOT分析之后便很快得出了基本结论。首先,非技术移民非投资移民,其次,发达国家,英语环境,成本节约,容易留下,这四点成了我确定目的地的“四项基本原则”和选择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欧美首先排除。欧洲,不光语言环境复杂,社会环境随着难民的涌入也越来越不单纯。美国,全世界都知道想说爱你很容易,想要娶你真没戏。然后,传统的四大移民国就剩下了加澳新,加拿大环境不理想,也被排除。至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成了最后的选项。
那么去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其实当时我首选的是澳,而且差一点就先在悉尼买了房子。对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优势很明显。澳是大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地位都强于新,人口多机会更多,地缘上离中国近,交通也更方便。
但从改变的初衷来说,我更想的是“逃离”繁华大上海。我想找一个安静,平和,人少的地方。我需要的是让自己和家人放逐自然,解放天性,而不是羁旅都市,压抑本性。
当然更主要的是,语言问题。
对于一个英语荒废了十几年几乎零基础的学渣来说,澳大利亚的语言要求是一个我短期内难以跨越的门槛。
正好彼时有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全家一起到新西兰来一次自由行。
这次短暂的旅行加考察,让我彻底明晰了自己的方向,使我下定决心要排除万难去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关于第一次旅途,我会在后面的见闻中具体做一些介绍)
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但接下来的时间却更加艰难。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关乎家庭命运的抉择。
对我们来说,选择离开,不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搬家,也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旅行。
它等于我们要把人生前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全部推翻,资源客户完全抛却,关系人脉统统忘记,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关机重启,而是格式化硬盘重装系统。
我还是我,但我不可能再是我。
反对首先来自父母。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家人好不容易在上海定居下来,刚过了几年舒坦日子,现在又要折腾,而且还是去两万里之外的其它国家。
语言怎么办?生活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想念家人了怎么办?新西兰有这么好吗,值得你撇家舍业!你又没有收入,坐吃山空能吃到什么时候啊!?
古语讲,父母在不远游。
是的,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放下亲情的羁绊。父母不能膝下承欢,子女不能贴身尽孝,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折磨。
而熟悉我的同学,就很客气了。
什么?你要去新西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西兰讲英语吧?如果我还没记错的话,你从高中毕业就没学过英语了吧?
是的,同学的话确实很客气。
如果不客气的话,他们会直接说,你这个英语渣渣,做什么春秋大梦,要去英语国家生活!我们不是看不到你的潜力,但我们对你面临的挑战看得更清楚!
这不怪他们。我大学考英语四级时,进了考场,英语老师问我你是谁?我同样回了一句你又是谁?我来考英语的,你来这儿干嘛呢?
但挚友们的交谈就很直指要害了。
你真的想好了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问我。
你要放弃你国内的这一切,去做一件你并不擅长的事情吗?
你要搞清楚,你已经不年轻了,你的竞争力在于丰富的过往经验,而不是去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尝试新事物,你知道吗?
你都三十多岁快四十的人了,你哪里来的勇气和过去说再见?你能再见的了吗!如果不能再见的话,你还有多少时间和资本再回到从前!?
一个个问题,像一盆冷水,使我不断清醒,也使我愈发坚定。
我非常理解家人和朋友,他们是为了我好。
他们不想让我选择一条明显希望渺茫的路;他们不希望我这些年辛辛苦苦打拼下的成果付之东流;他们不希望别人,尤其是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看我们家的笑话。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你可以放得下过去,但你能放得下面子吗?你可以忍受家人分别,但你能承受得了别人的非议吗?
句句戳心,字字关情,他们给我的不是拷问,而是设身处地的建言,还有深深的爱。
同一年,高晓松的鸡汤名句“诗和远方”火便大江南北。
它之所以火,是因为它撩动了很多人心中那根尘封已久却异常敏感的神经。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但是大多数人都只能屈从于眼前的苟且,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没有勇气行动。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深入地去想一下,为什么鸡汤文会风行。
那是因为这些文章讲的通常都是一些显而易见,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的事情。
想做而不能做,能做而不去做,去做而不坚持做,坚持做就会做作,这就是鸡汤。
我的未来不一定有诗,但我的未来一定在远方。
歌里唱到,越是爱越要放开。
所以一次又一次,在亲人朋友面前,我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我告诉他们:越艰难的选择,越是通往高处。不要把想法埋葬在心里,要死也要让它们死在路上!
我很明白,我们肯定不是天才,但我们缺少的不是天分,而是勇气。
我也清楚,我们也肯定不会一直幸运,但我们需要加强的不是想法,而是行动。
这世界只有被浪费的时间,没有被白费的努力,有多少勇气和过去说再见,我们就有多少资本驾驭明天。
——————————后记—————————
很多年前,在我高中时,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也是在我现在这个年龄,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
当时我只是伤感,现在我终于能体会到那背后的如此艰难。所以,别人的路,只有自己走过,才算经历。(关于这位恩师的故事,请关注我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曾经,汪国真的诗很风行,其中有一首特别适合此情此境。
附录如下,谨以记之。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