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高峡SamGao
- 作者: 高峡SamGao
- 简介: 新西兰Weta Workshop艺术总监/商务发展经理,欢迎和大家讨论新西兰的工作生活。
刚刚在新西兰惠灵顿观看完《流浪地球》“小破球”,感慨万千,就像所有人说的一样,这是一场启航,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电影,也是中国特效电影的一场启航!
很荣幸Weta Workshop参与了这次小破球行动,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地面防护服(红白黑)和机械外骨骼的开发和Hero Suits(细节拍摄用套装)的制作,相比大量的物理特效道具和数字特效确实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
(下图为Weta Workshop开发制作的防护服及外骨骼)
我自己的贡献就更小了,简单来说,就是用当时笨拙的英语,一遍一遍的劝说公司为什么要让档期给这个项目,为什么一定要接下这个预算并不高却野心极大的项目。
这的确是野心极大的工程,记得刚刚读完初版剧本时,我担心的龚格尔制片/编剧说,故事体量人物数量都太大了吧。公司也说,这个是一个好莱坞A档所需要的预算(通常需要5-8个亿人民币),但是小破球顶下来了,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就行影片中顶撞针那样众志成城的执着的顶下来了!
从2015郭帆导演和龚格尔制片第一次来到惠灵顿,到2016年第二次来具体合作,再到2017、2018年两次我和同事到北京探班。
一路鉴证着小破球的成长,一路上回忆不断:
催报价;开发服装/骨骼没有尺寸而设计可变尺寸装置;
龚老师写信表示对其中一套服装的制作和设计不符合的失望、公司领导层开会决定不惜代价修改;
中方物理特效团队MDI总监黄天禹和团队来新西兰学习复制服装/骨骼交流技术,我媳妇当着自己部门主管面不顾主管眼色使劲跟他们说公司的技术配方;
’服装到了新西兰螺丝口和中国刀不匹配打不开箱子;
服装现场因为没有weta指导总监出现各种问题、weta得知马上自费派总监驻厂………
龚格尔/郭帆在Weta Workshop开会
催报价图……
这些和所有导演组演员组道具组制景组说遇到的拍摄困难相比都微不足道。
17年底探班时,郭导和龚老师在办公室火锅前轻松的笑谈当时现场的一场场真实的生死大戏:
服装设计时以为冬天开机推迟了5个月;
因为开始脱/装一套服装/外骨骼需要数小时,不得不劝说老外群众演员憋着不能去拉屎,痛不欲生的该老外哭着说我也是人啊;
不得不设计“烤鸭架”吊装中场休息的穿着防护服的演员;
因不堪忍受辛苦而逃逸的群众演员;
吴孟达老师吊威亚戏几次抢救;
制片组爬吊架当人肉称砣平衡特殊悬挂道具;
最长的一个镜头以及连续拍摄20个小时郭导咬牙坚持说咱们再来一条……拍摄到最后也历练出来了各种精英,演员扛着近百斤的道具服装轻松狂冲,道具组不但十几分钟可以熟练的给演员穿配上防护服还能喂演员几口凉啤酒...
郭帆在导演现场
看似谈笑,但是我明白,他们都在尽力保持轻松,因为还有后期一大关..
再次探班已经是18年10月了,正赶上正式预告片上映前一天,还是火锅,还是谈笑,却多了几分临阵之际的紧张。我本以为郭导终于可以轻松了些,但是他已经忙于战斗指挥更重要的跑宣发跑院线了。
全国千家院线,他们的团队几乎需要每个协调,确保排片/宣传物料落地等等。就像郭导说的,电影就像自己的孩子,放映就像结婚,你也可以全交给婚庆公司(宣发公司),但(郭帆)得自己保证自己孩子结婚时漂漂亮亮的。
现在我和惠灵顿也是Weta Workshop/Digital 的小伙伴们刚刚看完这个电影,也是电影这中国上映的第四天,所以伙伴们都非常喜悦,不仅仅是电影好看,而是我们用相对行业内的眼光来看,这样有限的预算下,小破球的表现是无比惊人的!
观众也有很多老外,时不时可以听到他们合作“Oh my gosh ”的惊呼。
有朋友说,流浪地球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战狼2,我觉得最可贵的是小破球带来的希望定会照耀会这个行业内的所有中国人:
中国电影是可以纯粹执着出来的,还是要抗起来的。
请原谅我的流水帐和个人感慨,再次感谢郭帆导演,龚格尔老师,刘慈欣及所有项目相关的小伙伴们,希望郭导可以踏踏实实多睡点觉了,每天我在新西兰起床时都能看到郭导发朋友圈结束当天的工作。
请期待和关注我们Weta Workshop官方的技术篇文章。
最后,请尽情享受流浪地球!(文章发表前,小破球刚刚破4亿,第三日上映)
高峡
Sam Gao/叹息壁垒
维塔工作室
艺术总监/中国商务发展经理
07/02/2017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