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什么王教练成长笔记
- 作者: Sherman
- 简介: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在为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而努力时,生活会变得充满活力。希望你能够在这里汲取滋养,受到启发,使生活充实,让生命发光!微信号:Sherman-Coach
IBDP的课程以学习压力大而著称,经过女儿一年多来的体验,名不虚传。一个一个的作业和考核死线(Deadline)好像排着队,一个一个地,有时甚至是好几个一起,向自己扑过来。最近一段,女儿心头就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TOK演讲考试(TOK Presentation)的死线马上就要到来。
pixabay.com
IB的认知论(TOK)课程只有两项考试,一是一篇短论文,占课程分数的67%,再就是这次演讲考试,占33%。演讲考试可以一个人单独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最多3人)[i]。每人要讲够大概10分钟的时间。演讲要面对TOK课的老师还有班上的同学,可以使用PPT,提示卡,但不许过多依赖,其实就是脱稿演讲,这个压力确实不小!
认知论(TOK)课程属于IBDP的核心,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它关注于认知获取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让学生去找寻“你是如何产生认知的?(How do you know)”这个问题的答案。[ii]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什么是认知(knowledge);二、我们如何获得认知(WOKs, Ways of Knowing);三、认知的领域 (AOKs, Areas of Knowing)。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如何建立的,并深刻意识到,对于同一事物人们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明白我们内在的假设(assumption)因各自文化背景和个人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iii]
看似枯燥的一门课程,但其实是很有用的。经过对女儿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的一些学习,我自己想了个生活中的例子。
pixabay.com
假如我认为“绿色的苹果是酸的”,这就是对世界上某一事物的认知。但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认知的呢?这就涉及到了获取认知的方法(WOK)。课程中讲到,人类获取认知的方法有8种,语言、感知、情感、推理、想象、信仰、直觉和记忆。关于绿苹果酸的认知形成,是我吃过不少苹果,每次吃到绿的都是酸的?还是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说绿苹果是酸的?或者,我看到过一篇专门研究苹果的酸度学术文章,里面得出了一个结论说,绿苹果是酸的?无论怎样,我是使用了这八种途径种的一或几种,从而形成了“绿苹果是酸的”这个认知。
而每一个认知都被划分在某个认知领域里。在TOK课程中,认知领域(AOK)也有八个,它们是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历史、艺术、伦理、宗教认知系统、原生认知系统。我这个关于苹果颜色与酸度的认知,应该是属于自然科学(植物)的范畴。
在TOK考试的演讲中,学生讲什么内容呢?这可是个关键问题,也是让学生们有些作难的。
按照课程的考试要求,这个演讲需要从真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Real Life Situation)出发,引出一个关于认知的问题(Knowledge Question),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再将分析的结论用于其他的真实生活的事件中。这看起来有点绕,我来举个女儿教材中的例子。
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是,2012年10月,意大利的一个法院判决一个科学家小组有罪并入狱6年,因为他们没能在3年前的一场大地震之前给当地的民众以足够的预警。
学生需要从这个真实的生活事件中想出一个认知问题。
这个事件当中的认知是科学家对地震的判断,所以,引出的问题(Knowledge Question)也应该是关于这个认知的。比如: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信任科学产生的预测?[iv] 然后再以此为题进行展开讨论。重点是,必须找出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观点(perspective),对每种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得出一个结论是“我们可以非常信任已被长时间实践证明的科学预测,但是对尚未被验证有效的科学预测需保持谨慎的态度。”这个结论最后可以推及至另外的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医药领域(和地震预测同属自然科学),我们可以相信有长时间实践证明的对于药品的副作用的预测,但对于尚未被证明相关副作用的药品需保持谨慎态度。“
pixabay.com
女儿的考试日期马上就要到了,她想使用的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很有意思。
2007年4月,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华盛顿的一个地铁站里,请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在做了一个实验。这位小提琴家身穿牛仔裤,和长袖T恤,戴着一顶棒球帽在地铁站里演奏美妙的小提琴世界名曲。人来人往,没有谁驻足聆听,往他的琴盒里扔硬币的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在不远处的音乐大厅里,他的演奏会的门票要超过百元美金…[v]
从这个事件,女儿引出的认知问题是:在何种程度上情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To what extent does context affect sense perception in response to an art work? )
我觉得她这个话问题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在受情境的影响。我假想一下,如果有人把卢浮宫里的一幅油画摘下来(不是蒙娜丽莎那样已经世人皆知的名作,但也是在艺术史上珍贵的佳作)放在旁边的小画廊里售卖,贴个2000元的标签,恐怕还觉得贵。但是同一幅作品如果放在卢浮宫里,旁边再加上个作品的历史地位说明,许多人会看出它的好来,标个20万的价签恐怕还会有很多人抢购。
pixabay.com
总是听人说IBDP难度大,从这个演讲考试可见一斑。对于这样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背背定义什么的了事,而必须自己从生活中找到实际的例子,并且能够对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进行认知论层面的分析,使得这次考核难度较大。但要知道,虽然它占TOK成绩的33%举足轻重,但在整个IB的45分中,按照TOK和EE两科一共的3分来算,这次演讲考试它也就是能占到1.5%,而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研、准备、演练,进行实时脱稿的演讲,并录像,据女儿说有些同学紧张得说不出话,这IBDP课程的难度真是不小。
IBDP虽然难度大,但是很好!从这次演讲考试可以看出,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弥足珍贵,好的是IB课程中有像认知论TOK这样的课程,讲授思考的理论和方法,再加上实践和应用层面的考试,经过这样的磨练所培养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多帮处。
参考资料:
[i] https://www.ibo.org/globalassets/publications/recognition/core_tok.pdf
[ii] https://www.ibo.org/globalassets/publications/recognition/core_tok.pdf
[iii] Dunn,Michael. What are the aims of TOK? (6th May2013). https://theoryofknowledge.net. https://www.theoryofknowledge.net/about/the-tok-course/what-are-the-aims-of-tok/ Lastaccessed: 6th April 2019
[iv] E.Dombrowski, L. Rotenberg, M. Bick, 2013, Theoryof Knowledge 2013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p.418
[v]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ifestyle/magazine/pearls-before-breakfast-can-one-of-the-nations-great-musicians-cut-through-the-fog-of-a-dc-rush-hour-lets-find-out/2014/09/23/8a6d46da-4331-11e4-b47c-f5889e061e5f_story.html?utm_term=.d48da692888c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