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 作者: 托尼
-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我认识的两个年轻人,前几天离开了新西兰。
在新西兰移民“特批” 的背景下,在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的今天,他们离开新西兰前往欧洲,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为什么他们没有考虑留在新西兰办移民?在疫情里他们为什么选择去欧洲而不是回国?过去的2年他们在新西兰经历了什么?
他们俩的选择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样本,是我生命里遇到的有趣的人,所以我决定记录下来。
小P 和 小K
我和他(她)们相识完全是个偶然。
女孩叫小K,男孩叫小P。
小K是通过一位澳洲公号号主A认识的。小K和小P也在澳洲打工度假过,我猜她们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的交集。小A写文章投稿的稿费拿得多,所以代购她反而做得不温不火。
当时A和小K交流代购的事,但介绍起来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想到了我。我本来就介绍了挺多读者跟着自己在做代购,还为此做了入门教材给感兴趣的人。大家都是做自媒体的,所以我一口答应了。
我看了小K的公号,阅读量基本都在5000-7000,个人自媒体还算是不错的,比我的阅读量要稳定也更大。而且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自己朋友圈有个加了大半年的朋友小P就是公号的男主角。
他们的问题可能比较多,所以小P和小K约我当面聊。我也觉得当面交流效率更高,最后约在他们住的附近的Royal oak shopping mall那里见面。自媒体里面已经见到过真人,所以很好认他们俩个年轻人。
小K亲和力特别强,笑容很灿烂。小P少年老成,说话很有分寸。最关键的是,他们俩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准备了很充分的问题。我介绍了出口商的经营模式,客户经营,定价策略这一块,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做直播,希望出口商配合做供应。这种模式仅适合国内现货仓的单品,我自己并不感兴趣,所以最后推荐她直接和出口商去谈了。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敢于突破,这是优势。不过代购这一块自有行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后来代购虽然有慢慢做,但直播的事情好像就放下了,倒是樱桃季他们销量相当不错。
因为疫情,他们俩的一年期新西兰WHV(打工度假签证)后来顺延了。从朋友圈来看,两个小年轻一路打工非常勤奋(当然,他们后来攒下来的钱也出乎我的意料)。
这次新西兰“特批”前的一年中,包括很多拿工签等PR的都回国了,但他们俩还一直都在新西兰。2周前突然看到他们朋友圈说要离开新西兰了,马上启程去伦敦,看到消息我还是有点意外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他(她)们好像很潇洒,但其实他们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俩的家庭看起来也就是普通人家。和那些富裕或中产家庭的孩子不一样,普通人家孩子的环游世界,他们一开始不仅缺乏这些出境的经验,而且他们还需要自筹经费。
不过他们两个很有闯劲,能吃苦,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年轻就是财富,一切都可以尝试,一切都有可能。他们的自媒体已经初具矩阵的规模,除了公号,还有视频号,小红书等多个平台。
我知道他们刚来奥克兰时还被华人房东坑过,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钱要了回来。海外旅行各类开销也不小,攒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从小P朋友圈的留言看,在新西兰的这两年多,他们攒下了40万人民币的经费用来支持他们下一步的计划。
这钱赚的挺辛苦,据小P自己说:“疫情封锁前,我需要每天5点起,6-14点去做第一份工作,14-17点去健身房,17-21点兼职第二份工作,21-24点要赶英国时间上网课。”
他们接下来的行程:小K打算去澳洲读书,小P计划去英国,他已经在上网课了。但澳洲暂时没开边境,而欧洲已经开放了,所以两个人计划一起先前往英国先呆半年,小P会在那里读书,小K一同前往。行前她也拿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Offer,半年后他们可能在一起去澳洲。
多元化的选择
我的微信朋友圈大概有4000人,绝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上。这里面大概有一半,也就是2000人是新西兰本地华人朋友。本地华人绝大多数是老移民,剩下的基本也都是计划移民中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身在新西兰的华人但完全不考虑留下来拿个身份的。
新西兰的这次移民新政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我知道年轻人的世界不一样,有的纯粹就是读书,有的纯粹就是想出来看看世界。
记得去年我开优步遇到过一个来自新疆的年轻人,他刚毕业正准备回国。他的计划是回国后回新疆工作,听说那边有很多鼓励留学归国人员的福利待遇,又是自己的家乡,言语间他完全没有考虑留下来。
当然,我遇到打算回国去深圳,上海等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就更多了。他们更多只是体验一下海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但中国的机会对于他们更有吸引力,所以移民并不是他们的首选,甚至有的完全就没有考虑过。
小K和小P最初仅选择在海外打工度假,到现在计划继续留学。从他们朋友圈的留言看,移民并不是他们目前的主要考虑,按照小K的说法: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终点就是PR。
躺平的新西兰
降落伦敦后,小P的朋友圈留言是:“......新西兰太适合躺平了,待久了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这辈子就这样了挺好的感觉。刚来伦敦的感觉和当初独自背包刚去北京的感觉一样,这个城市很大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这里的人连在超市付款都很匆忙,路上的车流就没停过,而新西兰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的样子,和伦敦仿佛两个世界。”
我能理解那种感觉,儿时从小县城第一次到省会武汉时有过那种感觉;大学毕业刚到深圳工作时也有过那种感觉;看到熙熙攘攘满大街的人,心里涌动着一种融入他们的冲动。年轻时总是有冲劲,因为有着无限的可能;你只需要勇敢的去试就好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每天都满是憧憬。
可我终究还是习惯了新西兰的生活,甚至有时候太过习惯了。我记得刚拿到身份的大半年,我几乎每周都去钓鱼。这本来是个健康的爱好,但你在年轻的时候不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因为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去做。所以,那段日子只持续了大半年,我又重新投入了火热的生活
新西兰毕竟是新西兰,不能和其他社会和经济更为活跃的国家比。移民这十年来,看到人来人往,这里就像一个中转站。有人来了又回国了,有人来了又去了其他国家,当然也有人来了就留下了。有人说新西兰人好像差不多性格?想想可能不习惯这里的人来了就离开了,觉得好的人就会留下来,这样反复循环,大多数呆在这里的人就有了和这个国家相匹配的气质了。
小P并不讳言新西兰政府的慷慨,即便他只是拿着短期签证,疫情期间他也同样领到了不少补贴。疫情封锁的8周,除去期间降级被叫回去工作了6天,他躺着拿了税后1.5万刀纽币的疫情补贴+工资。但这并不让这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感到踏实,他实话实说:“这是我也没想到的事,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躺平比努力更赚钱久了是令人害怕的。”
选择,生活
关于这次移民特批,我没有和他们俩细聊。他们持有的打工度假签证属于短期签证,并不在这次移民特批的签证范围内。他们要想移民,那大概率还得走技术移民的路,这条路走得辛苦,也耗时较长,更重要的是:充满不确定性。
像他们俩这样的有些打工度假签证的持有者,在一年到期后很多会转学签或工签,最后通过技术移民完成了移民之路。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然后顺利符合这次特批政策即将拿到身份了。因为疫情小K小P他们的一年签证直接延期了,我不清楚,他们俩当时是否考虑过也走那样的路?看起来似乎没有?
又或者,如果这次特批移民的口子开得再大点,把他们也包括进去了,他们是否会改变计划选择在新西兰呆半年后申请移民?就像这次16万即将拿到的人一样。不过这都是我的一些假设推论,而生活一经选择就没有假设。
我和一些新西兰朋友聊天的时候,他(她)们常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有情怀,所以选择不一样。中年人的想法没有那么多锐气,更多的是现实的问题,孩子将来的入学,就业;自己的养老问题;房子的问题等等。我也想过这些问题,我觉得可能这句话的重心不在“现在的”,而在“年轻人”。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老了。因为心中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憧憬”,虽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但并不那么想去改变。中年人的世界,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小,考虑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再那么无所顾虑。所以,这种差别也许更是是年龄的因素,是人生不同阶段考量的不同。
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当然,每次选择也是有机会成本的,但年轻人不会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看起来小P的考虑是清晰理性的,因为他说:”二十几岁的这几年,20岁休学,21岁在澳洲,22岁在北京,23-25岁在新西兰,26岁跑来了伦敦,以后可能会后悔也可能不会后悔,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走哪一步都是艰辛的,生活的苦在哪里都要继续吃。”
有这样心理准备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干得太差。
祝你们一切顺利!
*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