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作者: 托尼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2023年,6年来我第一次回国 (2)

发布时间:2023-10-10 14:19:16
分享到:

相聚

 

对上海边境检查人员询问身份证号码的事,新西兰本地的很多朋友挺关注的。因为每过1-2年都会有个说法,那就是中国要取消常居海外中国公民的户籍。这到底是个谣传,还是真实的,我回国前并不清楚。

有些国家,特别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联邦国家,因为过去本就是一个国家,所以允许双重国籍。但也有很多国家并不承认双重国籍,比如中国,美国都是如此。

但对于常居海外但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来说,并不属于上述情况。毕竟,从法理上来说,仅仅拥有一个其他国家的永久居民签证(绿卡)并不涉及国籍改变,就有点类似你拥有中国某个城市的常居身份并不代表你户籍改变了。

一旦取消了户籍,身份证也可能会受影响,那就会涉及回国后一系列的生活方方面面了。这也是为啥不少海外常居的中国公民对这个政策敏感的原因。而我在第一次被问到身份证号码时的忐忑不安就和这个有关。

不过不管怎样,在现场我是没有得到任何其他信息的。边境检查人员只是问了号码,然后看了会电脑就放行了。9点多,我坐上了浦东飞往深圳的航班。

上海是这次回国的中转地,而深圳是我曾经的家。我曾经在上海生活了近三年,我也挺喜欢这个城市,但我似乎很难把这里当成家。大概还是因为我在上海三年是租房子,而且那时大多数时候家人并不在身边,心态上就有些临时停留的感觉。

深圳就不一样,我曾经一砖一瓦满怀期望的装修自己的房子;那里有我和家人曾经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还有那么多青年记忆和亲友故人。一句话,那里有我在国内生活的主要回忆。

但我这次回深圳的感觉还是和过去不一样。

飞机降落前从窗外就能够看到宝安沙井的农民房,像棋盘格子一样,方方正正的直桶桶。那是每个早期就到过深圳的人熟悉的记忆,握手楼互相密密挨着,看起来吵杂无比,但一切又井然有序。而走在巷子里的是各种各样怀揣着梦想或失落的打工人,还有悠闲的本地人。

离开机舱门,走下廊桥,空气里马上能感受到那熟悉的南国湿润温暖的空气,但隐约间又能嗅到一些类似橡胶(或是尾气?)的味道,虽然好多年了,但我对这个味道仍然熟悉。汽车开上高速,映入眼帘的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绿化,路边的椰树,凤凰树等自然不用说,立交桥两侧还挂满深圳市花三角梅,连不少桥墩都满满的爬山虎。

当年大学毕业时,拿着青岛海尔和深圳一个普通公司的工作,我最后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深圳。我觉得这个城市有种让人想融入,想拼搏的愿望,而且你觉得梦想并不遥远。毕业时去山东济南和青岛的几位大学同窗,不到2年也陆续来了深圳,他们好几位第一站都是在我那里暂住,如今也都落地生根。我却离开这里了。

我大学刚毕业时,深圳还有关内关外之分。机场在关外(深圳特区以外),机场330大巴(好像是这个?)到市区还要过边检站。本地身份证可以不用下大巴,而持边境证的还需要下车进检查站。每次坐在大巴上拿出身份证递给检查站士兵时,我心底还会有点小小的优越感。现在回头看自己,那就是当年那个年轻人的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感来自比较,尤其是身边的人。

过去回深圳,每次我都觉得亲切,如同我回故乡小县城一样。因为那是回家的感觉。

但这次,我却有着强烈的不一样的感觉。起初我没有想明白,但接下来一周多日子里的某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那是一种陌生感,距离感。说起来有些难过,我对这座曾经无比熟悉当成家的城市,如今却感到陌生了,仍然亲切却又多了生疏。不是深圳变了,而是我变了。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我后面会单独聊聊。

和出发的浦东机场一样,深圳机场也不忙,空荡荡的大厅,没有几个人在领行李。可能因为疫情管控刚结束,所以各类出行活动还不够多。

这天是大表弟亲自到机场来接我的。我爸有两个妹妹,我们三家人从小联系就非常多。两个姑姑都是一个独子,所以我有大小两个表弟。

当年我来深圳,后来两个表弟陆陆续续也都过来了,甚至我们还住过同一个小区。如今他们也在深圳结婚生子,落地生根。我却离开了这里。

回国第一顿午餐是和亲人一起。两位姑姑和姑父都老了不少,但想想他们也都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也是自然。大表弟的儿子初中已经180的个子,和他爸爸当年一样酷爱篮球;小表弟家两个儿子尚幼,其中大的那个神情举止和小表弟当年真是神似。

看着满桌充满家乡味道的菜肴,还有老老小小的亲人们,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回到了30年前。在那个小县城里,周末两个姑姑家人到我们家一起吃顿饭,爷爷奶奶那时都还在。那个时候的一大家人,如今已经是三大家人了,再过十年,那是更多家人了。

我17岁离开县城去武汉读大学前,除了少数玩的多的同学,这桌亲人几乎就是我的大半个生活圈。那个时候我们恐怕想不到30多年后,他们会都到了深圳,而我们一家则再进一步去了遥远的新西兰。

这样的聚餐,气氛是轻松愉快的。知道我不喝酒,所以基本就是亲人间唠嗑而已,一起回想曾经的往事,一边聊聊下一代人的趣事和未来。时间就在碗筷间流过。

午餐后,老人们带着孙辈回家,表弟说带我转转,看看深圳的变化。我却因为和老大有约吃晚饭,所以和表弟说了改明天。听我说是华侨城,表弟直接帮我拦招了一台车,我们就此暂别。

老大,也是我的大哥,其实和我并没有血缘关系。甚至说,在我来深圳以前,我们两个人没有任何交集。我妈说,他是你的贵人。

是他当年社会招聘把我拉进了金融行业并悉心教导。当我后来从澳洲回国工作时,他又再次将我拽回了金融行业并一路扶持。当他去上海自贸区创业时,又给了我优厚的条件一起闯。可以说,我从事金融行业的过往基本都是和他密不可分。

当然,我也可能有些辜负了他的期望吧。他真像帮助一个弟弟一般对我,无论是具体的业务学习,工作指导,待人接物,还是说人脉支持,他都是推心置腹毫无保留的教我。但我呢,却并没有闯出啥名堂来。即便如此,他还是待我如弟弟一般,即便我们社会地位相差甚远。

他住的华侨城的著名小区,小区门外棕榈树下三角梅开得灿烂无比。门卫问了下房号,又用对讲和老大确认了一下访客信息,我就进到了小区。老大是个工作狂,对生活并没有太多要求,来深圳多少年都没换房。这个豪宅还是在上海工作时才买的,当时他还要我帮他看了看院子怎么规划。如今7年过去了,院子里花木繁茂,在深圳这样的核心地段,欢乐谷一墙之隔,有这么一片安静的自家院子,也算很难得了。

晚餐是嫂子亲自做的;5-6个湖南特色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很让人惊艳。我们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吃饭聊天呆了3个多小时。

大哥为人真的很讲感情,2011年我抱着大女儿Sunny离开深圳过境香港飞新西兰时,过境专车就是他帮忙安排的,他还专门安排了一桌饭局送行。送别时他还自责那两年对我关心太少,要不我也许不会做出移民的决定离开深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一些偶然,也有一些必然。

这次听说我要回来办事,反复交代可以住他家,而且确认了日期后让我第一天就到他家坐坐。这个年代,没有多少人会轻易邀请别人到家里居住,这份情谊真的很难得。

人和人的缘分真的很奇怪。

我妈说老大是我的贵人。所谓贵人,乃是对方不求于你,而有恩于你。我觉得我妈是有人生智慧的,看问题一针见血。

回国第一天就在两次相聚里很快过去了。晚上回到大姑家,又和表弟和弟妹聊了许久,直到深夜才睡去。

【待续】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