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太平洋玫瑰
作者: 太平洋玫瑰
简介: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自言自语。

人活一世,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19 09:42:31
分享到:

俄罗斯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活得特别纠结的人。中年之后,应该如何解决生活中让他困惑的问题,应该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是他最大的烦恼。

201605_habit_negative_top-w960.jpg

他清楚的知道,眼前的生活并非他所愿,但要改变这种生活,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因此而带来的麻烦,又让他无所适从。

他使用银质餐具,有庄园,有资产,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却写下了那么多人间凄苦。

晚年,他放弃了贵族庄园主的生活,一心追求简朴,他相信“贪财是万恶之源”,但妻子却无法理解他的选择,矛盾无法调和。

1883年,托尔斯泰55岁,他与妻子索妮娅签署了“和平友好协议”,协议的实质内容就是分割财产。

1891年,托尔斯泰宣布放弃自己53岁以后所有著作的版权,他的做法,妻子更加不能理解。认为他沽名钓誉、虚荣,两个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索妮娅一度想要卧轨自杀。

因为彼此想要的生活完全不同,且互不妥协,婚姻的僵局使托尔斯泰身心疲惫。他对生活、对婚姻,产生了巨大的疑问。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难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无法达成,那便是最大的痛苦了。

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部很薄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这部小说探讨了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伊凡·伊里奇是一位法官,他聪明文雅,成绩优良,既能干又随和,深受师长和上司的喜爱。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追随上流人士,模仿他们的处事之道,认同他们的人生观,和他们交朋友。

走上仕途后,年少轻狂渐渐消退,从前的满腔热情化成对名利的孜孜以求。有些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行为让人不齿,但发现位高权重的人也这样做,慢慢的他变得麻木,并不以为意。

在工作中,他奉公守法,处事谨慎;在社交中,他风趣有礼,进退有度;在私生活上,他和女人暧昧不清,风月场上寻欢作乐。

他学会了高明的职场技能,可以不动声色、不引人非议的溜须拍马。

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居高临下的看着来访者小心翼翼的模样,他知道自己握有生杀大权,达官贵人的命运也要操控在他的手中。

尽管地位优越,他却努力做到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他从不滥用权利,不露锋芒,他深谙驾驭权利的技巧。

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游走在司法界头面人物和豪门显贵中,言论温和,观点鲜明,俸禄优厚,衣着光鲜。


几年之后,伊凡·伊里奇结婚了。选择这位姑娘不是因为爱她,也不是因为三观相合,而是因为她容貌姣好,出身望族,小有家产,最关键的是,他圈子里的显贵们都赞成这门婚事。

他原来的生活既轻松又体面,还获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同,娶妻之后,更是锦上添花。只是慢慢的,妻子乖张的脾气渐渐显露,她经常无理取闹,无病呻吟。

他慢慢明白,婚姻生活,并不能一直保持愉快和体面。他只能用公务繁忙,来给自己留出独自的天地。

孩子出生后,他更希望能少一点受到家庭的干扰,婚姻生活的琐碎,使他醉心于追求功名利禄。

他明白,婚姻的存在,虽能获得有限的好处,但却是一件复杂和痛苦的事。他告诫自己,婚姻与工作一样,要建立一种适当的关系。

婚姻,可以让他吃到家常便饭,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并享床第之欢。他把对婚姻的要求降到最低,妻子负责满足他的生活需求,而他则需要对外维持社会公认的体面的夫妻关系。

伊凡·伊里奇的仕途一路畅通,但家庭生活却越发乏味,两人因为各种琐事争吵不断,难得恩爱。

奇怪的是,糟糕的婚姻关系并没有使他沮丧,他只想尽量摆脱家庭生活的烦恼,减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表面上他若无其事,仍然努力保持体面。

想必,他早已认清了婚姻的真相,放下幻想,面对现实,只要婚姻提供基础需求的功能尚在,他也不介意做好他的本分。

伊凡·伊里奇的生活完全符合他的期望:快乐而体面。

他的生活大体如意,也很顺畅,直到有一天,他在布置新家时,不小心磕到了腰部,病情随后发展,并持续恶化。

生病后,他用病人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医生没有什么人情味,和当初自己当法官时一样;妻子女儿虚伪冷淡,从未真正关心他;同事盘算的是,如果他死了,他的职位空出来谁能得益。

在濒死的经历中,他感到自己犹如小石子一样落下,并不断加速。只有他一个人明白,他将不久于人世。

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只是在挂窗帘时撞到了腰,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

最后,折腾了三天三夜,在极度的痛苦和愤恨中,伊凡·伊里奇死了,终年45岁。


伊凡·伊里奇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大学毕业、就业、结婚生子,追求世人眼中应该拥有的东西,他想要的与别人从无不同。

当法官不是因为喜欢,结婚也不是出于爱,只是为了需要和体面。他擅长交际,努力获得升迁,当他的职位比对手高时,他洋洋得意,如沐春风。

也许,他也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只是他并不清楚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只能随波逐流,愿人之所愿,求人之所求。

职位的高低,薪水的多寡,代表着他成功与否。显贵因权利而与之结交,上流社会因他可负担的生活水准认同和接纳,这是他的标签。

当有一天,他卸下这些外在的属性后,他是谁?人们为什么还要结交他?没有了权利地位,他就没有价值。

人生最后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从没真正的为自己活过,他努力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羡慕里,至于那种生活于他是否有益,并不重要。

从不曾为自己的心愿真心努力过,因为从不曾明白自己的心愿是什么,这是遗憾,更是悲哀。

当他看透了这一切,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过真心的喜悦和眼泪,他的一生都是虚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

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托尔斯泰并没有在小说中指明。每个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书中寻找想要的答案,如果与自己的想法相符,自会生出共鸣。

庄子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穷极一生,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同,既不要想对错,也不必问自己是否值得,因为世间好多事,就是不必问值与不值。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