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太平洋玫瑰
作者: 太平洋玫瑰
简介: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自言自语。

读知否,品红楼,洞世事,知人情

发布时间:2022-06-16 09:20:50
分享到:

都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情感需求外,还有社交及隐含的利益需求。人们在往来走动和馈赠礼物中,加深感情,互通有无。

这种习俗最终会表现在具体的礼物厚薄或礼金多寡上,国内与国外略有不同,而国内的南方与北方也不同。

在新西兰,洋人同事参加中国同事的婚礼,送的都是很微薄的礼物,大多是装饰物,如果盘烛台之类的,价值很低,更有三五个同事合买一份礼品的。

同事的婚宴很高档,还有龙虾这样的菜肴,价格不菲。如若希望像在国内那样,用收到的礼金贴补些宴席的费用,是绝无可能的。

在洋人公司,同事离职的时候,大家会给他写个卡片,并凑钱买一份礼物,金额随意,一般人均2-5元。有时,也会张罗一次各带一个菜的聚餐,以做送别。

领导的母亲去世时,我们部门送了一束花,自愿参与的人,每人5元钱,买了一束相应金额的花,仅些而已。

受邀去洋人同事家过圣诞节,我买的是价值50元纽币(折合230元人民币)的礼物,这是个不低的标准,他们兄弟姐妹间互赠的礼物,还会低于这个价格。

和洋人同事出去吃饭,都是AA,不需事先说明,这是约定俗成。

所以,在与洋人交往时,我基本没有太多人情方面的开销,即便有,金额也不高,人际交往非常简单。

每次回国后,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名目繁多,金额不菲,连移居南方的闺蜜都说,北方的礼比较大。

看来,人情这回事,也有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只能入乡随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去秦可卿房中借宿时看到的一幅对联。

贾宝玉固然不喜去做这样的人,但无论古今,懂世事,知人情,都是高情商的标志,而人脉的积累和维护也是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与人交往,互通有无是必修课。不过,送礼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但需要事前斟酌,如何把礼送出去,且让收礼之人坦然笑纳,还是个技术活儿。

在《红楼梦》中,贾家有个远房穷亲戚贾芸,他想在大观园谋一个养护花草树木的职位,要获得这个位置,需要给王熙凤送礼。

首先,送礼需要合适的时机。要收礼的人情绪良好,有闲暇,且周围无人妨碍。

其次,要编一个得体的理由。贾芸说,这个礼物是偶然得来,卖不了几个钱,送人也要给配使的人,结论是“只孝敬婶子才合适”。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奉承又得体,让人想拒绝都难,王熙凤“满脸含笑的接了东西”,即把那个差事给了贾芸。

此后,贾芸每日领人栽花种树,生活殷实起来,还在园里遇到小红,成就了一段姻缘。

这段关于贾芸送礼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鲜活,语言简练世故,堪称教科书级的送礼范本。

最近看了几集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觉得不过瘾,索性看起了小说。这部小说,文风模仿《红楼梦》,写的是世家公子小姐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

失去母亲的庶女明兰,在奶奶的庇护下低调行事,韬光养锐,但内心通透,耳聪目明,是个非常有眼力的人。

平日里,她对婆子妈妈就很好,并非现用现交,所以有事的时候,人家也会想着她。即便平日多有维护,她让厨房开小灶的时候,也不忘另外再给赏钱。

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出嫁时,她也送了厚礼。闲暇的时候,明兰会自己做些衣物鞋袜,送给父兄姐妹,这样的礼物,更具情感价值。

嫁入侯府后,明兰更是历练了大场面,提高了收授礼物的业务素质,而在回礼方面,讲究更多。

送礼不可唐突,回礼更有分寸。

“若是收下礼物后,迅速回赠一份同等价值的礼,意思是‘谢谢你的爱,咱们还是保持些距离’;若是稍微回送一点意思意思,表示愿意接受对方的善意。”

“若是收下礼物不作客气的,一般是通家之好、上下级的照拂关系,或是另有特殊原因。”

在官场上给同僚前辈送礼,是希望联络感情,日后多有提携,人家未必贪图这点好处,但恭敬的举动表示你“知情识趣”。

中国是个人情繁复的社会,且古来如此,关于收授礼物的门道,着实很深。

有人曾经探讨过国外人情社会的状况,我觉得国外的人情交往要比国内淡一些,不过,这仅是一已之见。

在我特别喜欢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谢尔顿是一个高智商、低情商,又有强迫症的科学家。他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违反社会习俗的观点,让你看得忍俊不禁。

有一次,好友生日,他没买生日礼物,还发表了一番关于送礼的长篇大论,颇为精彩。

他说,互赠礼物的机制根本毫无意义,假设我现在出去,打算为你花50美元,这纯粹是费力的活动,我还得考虑你需要什么,然而只有你知道你需要什么。

那么,如果我把事情简化一下,直接给你那50美元,然后你会在我生日的时候也给我50美元,如此反复,直到我们中的一个人死去。

最后,剩下一个比死去的那人手里多50美元的老人,我问你,这样有什么好处?

虽然互赠礼物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习俗,但谢尔顿的话好像也有道理,如果人人都是书呆子,生活定会简单许多。

在中国,甚至整个儒家文化圈,“人情味”都很浓。除了普通的亲友人情外,错综复杂的学业、仕途、生意更需要人情。

即使心里有着谢尔顿那样的想法,但行动上也只能追随贾芸,因为这并不是一份礼和一点钱的事,这是为了真实的生活。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