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新西兰那些事儿
- 作者: 新西兰那些事儿
- 简介: 我们甄选独立撰稿人供稿以及天维论坛各个版块的精品网友撰文/帖子,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让千万网友触摸一个有温度的新西兰。
上个月孩儿爸让我准备几张照片,说要换永久回头签的签证,我才意识到我们拿到绿卡竟然都满两年了。
期间一直想写写来新西兰的经过及这几年的生活,终是拖到了今天。正好疫情当前,确实也有不少感触。
1、移民准备期。
想移民是2014年初的事。
那两年看着孩子戴着大大的口罩,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雾霾深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那会儿戴口罩是防雾霾,不是病毒。后来孩子开始干咳,我更是心焦难熬,期间跑遍了各大医院儿科和中医院,也没根治了孩子的干咳。
那种焦躁,那种对改善环境的绝望促使我们匆忙做了移民的决定。
根据当时的新西兰技术移民政策,我们的计划是老公先过来读一年的书,拿到开放工签,我和女儿再过来,这样能省下一笔孩子的留学费,我也可以申请工签开始工作。
老公2014年初考过了雅思。
因为工作一时半会儿走不开,所以拖到12月才拿着旅游签登陆新西兰,转年2015年二月入学,十一月毕业,拿到开放工签,我和女儿赶在圣诞节,来奥克兰和孩儿爸会合。
记得离开北京那天,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天,我暗暗担心飞机不能起飞。
前一天送女儿上学,因为看不清路口还错过了学校的胡同。
如果说当时是怀着逃离的心情,离开了曾以为会永远扎根的北京,这话没夸张。
很多人问我为啥移民?
雾霾肯定是首要原因,使我俩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熟悉的环境及与亲人逢年过节的团聚的代价。
很多朋友、领导也曾劝我,说放弃前程说走就走,实在可惜。那会儿顾不上想太多,只想远离雾霾,还孩子健康。
后来我在新西兰生活了几年后,特别是看到当初的同事都步步高升时,确实也想过,人的命运最终还是取决于性格,或许我心中还是认为远方也有无限可能,而不是无限艰辛。或者在我心中健康真正排了第一名。
所以四年多前我决然地、仅凭一腔勇气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毕竟在那年,以我的见识,看不到雾霾有任何好转的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看不到新冠病毒的消失一样。
2015年的圣诞节我们一家团聚在奥克兰。
盛夏的奥克兰美得耀眼,海水的蓝、微风的爽、云彩的多姿、空气的清新,都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
那会儿如果你告诉我新鲜的空气是无价的,就和告诉我健康是无价的一样。能生活在一个如此纯净美丽的地方,我深感庆幸。
一家三口周末出去采买食品,去海边乘凉,去结识新的朋友,在北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一家人,逮着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午后去兜风去踏浪。
商场的东西贵的要命,饭馆的菜也让我大失所望。
可是一个月下来孩子的咳嗽听不到了,我心生无限感激。
2、移民适应期。
新鲜了两个月,孩子一开学,我就烦躁起来,家里没事干,出去不认识人。
英语不好,工作没有,后来一言不合,嗓门就会提高,和老公吵架次数明显上升。
影响特别深的一次是路过一个橱窗,没看懂广告里的一个单词,让他讲给我,他没仔细讲,我就不依不饶地开始抱怨,结果两人在大街上就吵起来了。
我是那种一吵架眼泪哗哗流的。有几个路人停下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好像也说了他几句,反正我没听懂。现在想起来特别好笑,可是在当下就委屈得不行。
因为在上学期间,老公就找了份对口的兼职工作干着,所以我们过来时他已经转为全职在上班。
可是这份工作挣得并不多,只拿个最低工资。这家公司就是传说中的,专门雇佣没有身份的但能干活的,给个最低工资,但最后也会担保你拿个身份,所以肯定不会涨工资。
大家知道,最低工资养活一个人还凑乎,养活一家三口远远不够。
老公其实并没计划在这家单位拿身份。因为工签下来就临近圣诞,各单位也没心思招人。
所以一直等到三月份,他才开始正式发简历,陆陆续续有些面试,但两轮以后就都没了音信。四月下旬,他明显泄气了不少,一个细节就是以前每个周日都会给我们做一顿拿手菜,这个事暂停了。
那时我已经认识了一些人,开始积极通过认识的人给他介绍工作,没啥后续之后,我想,要不我先找个工作干着,等他找到薪水高的工作我再辞。
幸运的是我刚想找工作,就有人给我介绍了份收银的活,华人老板对英文要求也不高,每周也能拿个最低工资,本着能多认识几个人的目的,我就去上班了。
我忙了起来,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新同事,每天各种新鲜事也不少,家里气氛也好了。
有时候老公休息,会做好饭乘热给我送到单位,菜永远是我爱吃的,水永远是入口温度正好。搞得同事们纷纷羡慕,他们都是自己带来中午加热吃。
有时候老公还会把自己的饭也带过来,陪我一起吃,饭后陪我在单位周围转转,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各种善意。
后来我想,他呢,可能觉得我受苦了,毕竟传统思想下,脑力劳动转体力劳动还是有个坎的。
我自己倒没有啥感觉。
一是我体验到了体力劳动的好处,就是下班后啥也不用想,甚至上班也不用想,还可以开小差,这个体验特别新奇。二是我乐观地认为这都是暂时的。最多也就三两个月的事,正好借此机会多认识些人。
日子虽然单调,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月,期间体会到了新西兰劳工制度的健全。
譬如,我认为的零工,单位给上了类似国内的养老金,假日上班给双份工资加额外假期;甚至中国的传统节日,老板会请所有员工去饭店吃饭,偶尔给个红包;还有同事上够一年就有4周的年假,每两周有一天的病假;如果需要替别人上班,老板会很热情兼小心翼翼地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不同意,他完全不会为难你。
干够三个月的时候,我虽然有点舍不得这份工作,但那时老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就狠狠心辞了,去南岛游玩去了。
我在新西兰的第一份短工,虽然只做了三个月,但在这期间认识了好多朋友及孩子的一个音乐老师,四年来孩子在她那儿受益匪浅。
孩子刚来时,英语跟不上,所以每晚读十页英文书。我俩在旁边听,孩子大声读,读的不对的地方,就重新读,一遍又一遍。
这是闺女来新西兰读的第一本英文书
新西兰的游泳课、画画课、跆拳道等等小孩的培训班的费用还是很廉价的,孩子这期间报了好几个班,费用也就合国内一个班的费用。我至此就正式担任了她的专职司机,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培训班之间。
半年下来,孩子听懂了老师的大部分课,我也去混了个英语班上课,每天上午学三个小时英语,中午回家吃点东西等着接娃。
生活回到了正轨,只不过在北京时,我是去上班,现在是去教室听课。
3、申请绿卡。
话说老公终于得到一个正经公司的职位,薪水也涨了几倍,那段时间他特别积极,早上起来先去跑步,回来冲澡吃饭去上班。
我相信90%的人都是,得到正式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申请绿卡。可我家这口子脸皮薄,属于那10%的人,想着啥贡献没做,就急着给自己办身份不好,所以只是把开放工签换了个技能工签。
结果都知道,那年十月份政策一变,拦住了多少人,我们也打分不够了,仅仅隔了四个月,焦虑又来了。移民中介安慰我们说,以他的条件迟早的事,政策还会变的。
可是,我猜想政策只会越来越难,不会越来越容易的。
后来忙着看房,买房,搬家,就把绿卡的事给暂时忘了。
转年,也就是2017年听别人说,有一种新的工签,持这种工签够30个月,可以直接申请绿卡,不用打分了。结果这次怀着瞎试试玩儿的心态,在线打分,竟然又高出要求25分,后来去核实这个政策时了解到,上一年不是我们分数不够,是解读政策有误,中介也没搞清楚。
最后还是亲自问了移民局,得到肯定答复,我们是达标的。那就赶紧申请吧,不过雅思成绩过了有效期,得重考。
新西兰本地雅思考试,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当即决定在国内报名,报了一周后的,直接飞回去考完当天就回来了。
说实话,南方高温潮湿天,加上时差、长途飞行的疲惫,我还挺担心,可别折在雅思上,要知道我认识的好多人都因为雅思这个基本要求没过关,耽搁了一年又一年。
加上来回路上时间、考试一共用了四天,成绩下来还出乎意料的好。真的应了一句话,机会从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拿到雅思成绩后,就赶紧着手申请了,因为上次中介解读不准确,这次就决定自己弄了,虽然材料有一尺高,却也省了一笔费用。
等全部整理完递交,已经2017年8月了,可能沾了公司和薪水的光,一个月就收到了移民官的邮件,说全部审批完毕,他的职业需要做个背景调查。但这个背景调查不是移民局自己去,而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去做,所以具体这个调查需要多久移民官也不知道。
我们就想最迟圣诞节前能下来吧,结果春节也没有。一直到了二月底收到邮件说批完了,其实那个时候,都回国过年了,几乎忘了这个事。
算起来我们登陆新西兰两年拐弯拿到的身份。
这个过程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其中滋味,给没有亲自走过这个过程的人,讲得再真切,他们也难理解和体会这个过程的周折与煎熬,但是如果对方在这边走过这条路,我相信都能感同身受、心意相通。
4、休整期。
拿完绿卡我忽然无所事事了。
这一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近20年来最清闲的一年,我真正理解了自在两个字的含义。每天就是打球看书,和朋友约咖啡逛街等。在家静心做饭款待朋友。偶尔也去听听讲座看看演出。
这一年,南北岛我玩儿了个遍。
当我流连在蒂卡波湖畔欣赏鲁冰花,在峻峭的Mildford峡湾看太阳初升时空中的雾霭、在瓦纳卡拍湖中那颗孤独的树时;在格林诺奇看被群山环绕的平如镜面的瓦卡蒂普湖、在奥塔哥高地脊岭上看山与海的交汇,竟也生出几分寂寥苍茫之感。
可是,想当初我是厌烦了,拥挤嘈杂、热闹嚣喧的人群的。
在寂寞空旷的南岛,山水之孤独,竟能唤醒我们心底的浮浮沉沉的独特的怜悯之心,更感知人之渺小只有远离了人群,才能认清。
游历一圈回来,我觉知到离群索居并不是个贬义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自己的和谐相处,才是生活的本质。
而在新西兰这个不难实现。
我相信,有野心有梦想,想建功立业的人要么不出来,留在国内实现梦想,要么去了北美,他们是看不上新西兰这个巴掌大的地方的。
来新西兰定居的,并且愿意安安分分留在这个号称“纽村”的,绝大部分是,所谓的没有追求、内心温敦的人,像这个国家一样温柔怡静的人。
这一年,我有事回了一趟北京,朋友见我第一句话是:“我觉得你去新西兰能多活几年,” 我不得其解,她说我看上去比以前健康了许多。
这话不虚,以前在北京因为有雾霾,冬天天气干燥,我会用很多护肤品,来了新西兰后,想到空气干净且温润宜人,我竟省了涂脂抹粉。肤色也逐渐由苍白变红润,最后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那次回国,只匆匆待了两周,我还是在最舒服的季节回去的,并没有酷暑严寒。可最后两天我竟特别想念新西兰。因为返程前两天我的咳嗽又起,还是吃药压不下去的那种。
我后来想,想念新西兰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咳嗽。而是北京的热闹和我的心境格格不入了,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我不适应了,我不知啥时放下了加薪晋职、人事纷争,不需要借助人群热闹也能给自己,自由与快乐。
察觉到自己的变化,心中还是咯噔了几下。回想起许多年前,在北京生活了几年后,每每回我的家乡,也是同样心情,觉得家乡的街道景致、人流车马不合我的心,不回去时想念,回去了没几天又烦腻。
后来我又想,其实是这两个地方没有归属感了,毕竟家在哪里,哪里才是我心安的地方。
我的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变成了熟悉又陌生的想象,是怀念中的故乡了。这种改变是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的,只有再回去才能感知,真的应了那句“相见不如怀念。”
所以在这次飞机起飞前,少了仓皇的别离,多了归巢的急切。
5、特殊时期---抗疫期。
一年一年就在快乐与忙碌中匆匆而过。
2020年截至目前,惟一的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各国抗疫。
说实话,开初对病毒的未知,对各国先后爆发的激烈度,对那巨大的死亡数字,我确实恐慌了。
在新西兰刚刚确诊前几例时,听闻一些朋友回国了,正好那会儿国内逐渐稳定了,我特别能理解朋友的选择,也很佩服他们的行动力。可是我内心一直有再等等看看的想法。
首先,我不知道得回去多久,放弃孩子的学业我舍不得啊。其次,我对家人的健康有些信心。再之,我冷静分析了回国的各种风险及带给家人的麻烦。
最终我们决定留守新西兰。
这一个多月,是多年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一家三口能每天一起吃中午饭。
每天早饭后,孩子上课、老公上班前,我们先打15分钟扑克。时间一到,他俩各回各屋,我就待客厅看书。
中午饭后,再打30分钟扑克,他俩再钻回屋里,我躺沙发上晒着太阳午睡。三点半俩人准时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出去散步。
晚饭后,再打30分钟扑克。
如果说疫情期间有收获,那就是和闺女的情感拉近了,前年她的青春期开始,我就没有和她这么亲近过。而打牌成了最好的那个桥梁。
也通过这次疫情,了解到西方一些政策的执行过程,政府根据公共卫生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执行各个阶段的警戎标准,在没有达到某个标准之前,政府考虑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平衡,但在不能保持平衡之时,迅速果断地下令闭关封国。在此期间,也基本保持了信息透明、决策有据。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决策是通过民众在国会签字请愿达成的,加之对立党派的监督,政府不敢有任何造次。
整体上没有造成老百姓之间的恐慌及割裂。
新西兰这次抗疫成果,取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赞扬,期间的实质性的补助、人性化的条规,在上篇致终将逝去的新冠,记小国抗疫暖心事。里,都罗列了。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而我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是,疫情期间碰到的人,反而比以前更热情友好。我想这可能是大家都在家憋得难受,想找人聊天吧。还有可能是新西兰民风淳朴?两周前我问了下现居洛杉矶的一前同事,她说她们全家也没有碰到过任何冷遇或歧视。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媒体确实爱报道负面消息的倾向。
在封城初期,华人成立了很多互助互帮群,恐怕有打砸偷抢,结果是这些群都变成了美食分享群。我那个前同事也说在美国他们也有互助群,但都是互相帮助传递信息,也没有臆想中的各种打砸抢。
其次是,政府撒钱了。因为新西兰总人口少,所以一人均,还在世界各国撒钱大比拼中进前三了。
新西兰降级到警戎3级三天了,人们重启了生活。
回望过去的一个月,读书做饭打牌散步,如果不看手机几乎忘了还有病毒这回事。没有了初期的慌乱,有了几分笃定。当然,这一切建立在社会的有序上。
虽然2020注定不会被遗忘,但这一个多月的与家人的朝夕相处的种种乐趣,及这期间的读书写字,才是更难忘的。我知道我没有浪费这一场危机。
6、移民得失。
回望这几年,孩子避过了熬夜做作业的童年时代。在外疯玩了几年,身体结实健康。同时也接触到很多不同国家的孩子,因为新西兰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我和孩子曾招待过来自日本、巴西、美国、印度、英国等不同国籍的孩子,她们和孩子一起在我家做各国小吃,聊各国趣事。孩子思维活跃,为人平和,可以信手写不同主题类型的文章,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也曾经参加各个社团组织,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也很善于合作。
老公避开了目前高龄在国内,和一茬一茬的年轻人惨烈的竞争,在这边不加班的日常,多了很多健身运动的时间,身体面容看上去减龄至少五岁。
我表面看是牺牲最大的那个,在这边没了我自己的团队,只是多一个客户多一份收入。但我也清楚,我享受了从没有过的清净悠闲。
这四年多来,全家人没看过一次医生,都平安健康,这也是来新西兰的初心。
纵然有得有失,于我,内心设想了各种可能,即便在我敲下这几个字的瞬间,回望这几年,如果重新来过,我还是会选择健康和与家人的相守。
这次疫情让我们重新定义生活,这个定义于我,仍然是和爱我的、我爱的人一起健健康康相守。
褪去奢华,回归质朴,这就是新西兰的几年生活。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