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蒸汽朋克 黑色偏好奥马鲁
黑色是新西兰的国色。
或许是由于全民热爱全黑队的缘故,几乎所有能改成黑色的全都往黑色上靠拢,橄榄球是全黑队,另一项世界水平的板球叫做“黑帽队”,男子垒球队叫做“黑袜队”,彷佛谁黑得彻底,谁的水平就最高一样。
更可笑的是,新西兰羽毛球队曾经幻想用“黑公鸡队”这个名字,这简直是搜肠刮肚找不到合适的黑吉祥物了,当然这个想法没有得到实行,原因是受到了来自国际羽联的反对,毕竟公鸡这种生物在很多文化里不是什么正面的形象,而且该想法一经公布马上就有安全套赞助商闻风而至,进一步实锤了羽联官员的说法:或许这个名字过于花哨而失去了严肃性。2012年,就连新西兰航空也跟着凑上了热闹,他们将飞机的涂装主色调也改为黑色,并画上了银蕨叶子,当然这个叶子也是黑白相间的。
如果不是一个意外作梗,上次更改国旗的动议可能就以一面黑色作为主基调的旗子飘扬在新西兰每个角落了,后来有人沮丧地发现该旗子的设计与恐怖组织ISIS居然是高度雷同!
对于黑色在一般文化里经常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那么是什么塑造了新西兰对于黑色的几乎强迫症一般的钟爱呢?其实要我说原因很简单,新西兰作为一个国家的成立实在太晚,起初新西兰只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部分,1841年7月1日,新西兰成为一个独立的殖民地,并于1852年建立了自治政府。
1907年,新西兰成为一个自治领,地位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相同,当然新西兰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作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新西兰派兵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损伤惨重,同时也鉴于此,新西兰最终获得了帝国的认可并于1947年批准了威斯敏斯特法令,成立了独立的国家。
国家的成立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国旗也暂时可以延续英国那种风格凑合用用,看看现在新西兰的国旗,你几乎没办法与澳大利亚的国旗分得清楚。
但有还一点比较困难,那就是好看的颜色都几乎被其他国家给占了,放眼一看,也就是黑色没什么国家用,这也难怪,一般有点历史的文化都比较忌讳这种沉重且严肃的颜色,但是对于刚成立的实体来讲,挑选一个别人不用的颜色显得很酷,于是在橄榄球队挑选颜色方面就选了黑色,庄重大气,顺便吓唬一下对手,本来还想连衣服都穿黑的,结果遭到了执法裁判的一致反对:场上有一半的人穿着跟裁判一样的衣服,这比赛还有法儿打吗?遂才恨恨作罢。
暗黑气质在新西兰是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死亡,新西兰反而最不惧怕死亡,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背景也淡化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巨大的灾难并未压垮人民,相反是彰显了勇气、爱国、互助、忍耐、幽默(黑色)调侃、以及面临可怕事情时候的淡定如常,这些都酿制了新西兰独特的暗黑气质,实际上也是延续至今的一种殖民时代的创伤。
至于这种暗黑气质的体现,你可以去找来新西兰目前最当红的女歌手洛德的歌曲来欣赏一下,这名暗黑女巫系的少女完美演绎了新西兰人心里的民族气质。(或许是太哥特,洛德日前据说转行做牙医了)
新西兰的电影当然也不会偏离这个气质,如果你在《魔戒》、《追捕野蛮人》等可以约略感受到一丝黑暗之风,那么李.塔玛霍瑞的1994年的《夕阳武士》可以得到进一步体现。
该片改编自一篇恐怖小说,是一部反映新西兰社会现实的家庭伦理片,与刚刚声名鹊起的坎皮恩的《钢琴课》,(1993年)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哥特式风格。同时期,彼得杰克逊还拍摄过一部《罪孽天使》,真实地再现了1954年发生在基督城的一起“弑母案”,其中的拍摄手法也是一种黑暗风格。(看了这部电影,我终于明白了女性需要买那么多包)。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杰克逊也因此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奖。
2004年由布拉德·麦根拍摄的《禁室原罪》则述说了一段家庭中复杂不堪的不伦关系,成功地延续了这种暗黑气质。有一段恰如其分的总结来自新西兰的演员山姆·尼尔,他在BBC投拍的纪录片《不安的电影》中描述这个国家“独有的奇异和黑暗的电影工业”,制作出阴冷黯淡、神鬼不断的作品。
而影评家菲利普·马修斯也曾总结道:“所有的电影都具有一种土地神秘主义以及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自然感”。新西兰电影在某些时刻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可是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就。
彼得·杰克逊在哥特风与电脑特效之中的沉溺使得在2018年又拍出了一部跑得更远的电影《掠食城市》,这部长达128分钟的长片再次延续了杰克逊生命不息炫技不止的自信,其精致的特效与单薄的剧情同样令人叹服,最终这成了一部赔钱的电影,或许是喜欢蒸汽朋克风的同好实在太少,该片投资达到近1.5亿美金,结果只收回票房不到九千万,算是惨淡收场。
其实作为蒸汽朋克的初级发烧友,天舒看了两遍电影同时表示这实在应该算是一部诚意之作,在各种细节上一丝不苟,唯一的缺憾就是故事再稍微丰满一些以及女主虽然是遭遇毁容的,但最好还是化妆好看一点。关于蒸汽朋克可以参考天舒写过的相关文章,新西兰最著名的相关地方就是南岛小镇奥马鲁,这里是世界蒸汽朋克之都,拥有保存最完好的蒸汽朋克博物馆,满街都是浓浓的金属风,如果你多了解一点这方面内容,就会像我一样说:这部电影被低估了。
当然这部片子杰克逊不是导演,仅仅挂名了兼职和编剧,可谁能否认其中拍摄的就是他个人的喜好以及经久不歇的反乌托邦情怀呢?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