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天舒说话
作者: 天舒
简介: 天舒,工科出身,却偏爱文科,喜欢写字。干过不少行当,却无一精通,均缘于个性过于散漫,不喜管束。所幸来到自由自在的新西兰,也算是终有归属,惟愿从此沉沦下去,随波逐流而已。天维论坛ID:天舒

往事如烟︱新西兰与中国一段“文物外交”往事

发布时间:2023-06-15 09:17:13
分享到: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2.png

在图书馆买了本几乎是崭新的书,叫做《新中国的目击者》,似乎没什么人看,176页彩色插图,印刷精美,纸张摩挲在手中感觉也很舒服,是2017年由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香港印刷的。

1.jpg

这本书写到了一段通过博物馆之间进行交往的两个国家“民间外交”往事,中间人当然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

新西兰1947年独立,在此前是英国的一个自治领,这个时间比新中国稍早一些,但在某种程度上两个新的国家都有内驱力,那就是通过更多的外交使得自身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

关于路易·艾黎,天舒并无意展开多说,这方面是中新关系中的“显学”,很多人都是专家,从书中也可以看出,1932年,路易·艾黎向坎特伯雷博物馆捐赠了首批中国内容的藏品,在随后的几十年内,他的藏品源源不断抵达基督城,包括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和书画作品等,但规模最大的一次还要数书中记载的1956年这一次的七箱文物珍品,这成了坎特伯雷博物馆中国展品的奠基性馆藏,也直接催生了该博物馆中东方艺术厅的诞生。

2.jpg

1956年4月至6月,由前工党政治家奥蒙德·威尔逊领衔,由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组成了文化代表团出访中国,坎特伯雷博物馆的时任馆长罗杰·达夫也是其中重要成员,一行共10人,从基督城出发,具体行程如下图示:

3.jpg

中国方面对新西兰代表团给予很高待遇,上至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还有著名学者费孝通、翦伯赞、韩寿萱、夏鼐等,以及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都参与到这次外事活动中,对于罗杰·达夫来讲,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搜集中国文物,为此携带特批的250英镑资金拨款,折算到现在也就是二十几万人民币吧,或许为了行走方便,他专门携带了几件毛利工艺品向故宫博物院赠送。由于文物出口新规,达夫只能与艾黎等人数次造访北京的古玩市场,但收获不大,在此期间他未曾放弃与官方的沟通,终于在吴仲超的协调下,在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下午,拿到了政府给予他的一份出口特许,这样艾黎的文物就得以顺利离开中国,运到了遥远的新西兰。

当然两个国家的关系是长久关系,后来吴仲超筹建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时,得到了达夫在北坎特伯雷挖掘出来的两副恐鸟骨架,这是对北京先行寄来的一套紫檀红木家具和一张昂贵的手工地毯行为的回应。

此后,坎特伯雷博物馆又收到了故宫博物院赠送的陶瓷,进一步弥补了艾黎捐赠文物的不足,此后,双方仍有频繁互动。

至于艾黎那七箱宝物,给大家列几件名字:
周朝铜戈
战国龙形玉佩
青铜钟
唐生肖陶俑
唐三彩人化陶俑
六朝陶马
六朝扁壶
清粉釉鸡罩尊
北齐鎏金铜佛 
...... ......

往事如烟。

* 原文转载有删减

微信图片_20190531150714.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