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天舒说话
作者: 天舒
简介: 天舒,工科出身,却偏爱文科,喜欢写字。干过不少行当,却无一精通,均缘于个性过于散漫,不喜管束。所幸来到自由自在的新西兰,也算是终有归属,惟愿从此沉沦下去,随波逐流而已。天维论坛ID:天舒

感伤之地︱派克河(Pike River Mine)矿难

发布时间:2022-11-24 09:44:01
分享到:

有矿的地方就有矿难,新西兰也不例外。

1.jpg

早在1879年,Kaitangata,34名矿工死于燃爆;

1896年, Brunner矿难,65人死亡,这成为新西兰单次死亡人数最多的工业事故;

1914年,Ralph矿井发生爆炸,43名矿工死亡。

然而随着战后对矿井安全的重视以及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矿难发生与死亡人数都在下降,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新西兰呈现一种谨慎的乐观,认为应该不会再有那么严重死亡的矿难发生了,毕竟都进入了核子时代,各种传感器报警器和生命拯救措施都很先进了,所以一般统计上都把1914年那次事故作为参照点,这里隐含的意思大约就是,上个世纪那太落后,数字都不算,到了新社会不至于了,但这仅仅就是一厢情愿。

2010年11月19日,南岛西海岸靠近格雷茅斯的派克河煤矿(Pike River Mine)发生了自1914年后最严重的瓦斯爆炸,操作人员中有2人因距离井口近来得及逃生,其余29人包括矿工和承包商遇难,一时朝野震惊,到如今仍然余波未了。

1.jpg
图源:teara.govt.nz/

派克河矿难先后发生了四次爆炸,首次在19日下午3点44分左右,当时持续了近一分钟的时间,按照科学地讲,这种规模的爆炸在矿井内已经不可能有幸存者,最佳的处置方式就是立即封闭矿井,但迫于公众压力,这种略显残酷但是正确的方法并没有被采取,而是布置了通风设备,希望能将内部的瓦斯浓度降下来然后展开救援。结果再焦虑等待几天后,24日下午2点37分,第二次爆炸发生,几乎是彻底摧毁了有幸存者的希望,参与救援的机器人也被迫退出,紧接着,分别在26日又发生两次爆炸,随后引发多点火灾,考虑到巨大的成本,最终不得不宣布该矿井永久关闭,关键的问题还有29位逝者的尸体也没办法找回,这也成了后续事情中最引人注目也最为棘手的焦点。

已经进入了21世纪,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政府也很头疼,因为媒体已经十分发达,公众都能够迅速得知讯息,对于封闭矿井并且无法将尸体运出的做法非常愤怒并施加压力,但科学就是科学,事实上矿井已无可为之处,倒是执政党和在野党就是否重新启动搜寻尸体的事情各自施法,你也懂得,某些政党就是这副德行。

矿难唯一积极的一面是在2015年出台了新的安全法案,部分更正了过去新西兰使用的陈腐防范措施,按照老标准,矿工佩戴瓦斯报警仪,理论上超过2%的浓度就报警并立即逃命,但据称矿工经常在上面吹气,用以吹散瓦斯的集聚以防触发,这样他们就能继续工作,这起事故对那些信誓旦旦保守的官员来说也是啪啪打脸,人家隔壁大表哥(澳洲)早就另启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了,真是血的代价。

2017年工党为主的联合政府执政,宣布重启搜寻项目,但事情不是表个决心那么简单,项目重启后,大把银子花花地流向地下,预算2300万纽币没多久就突破,且一再增加,保守估计也要5000万纽币,即便如此,项目负责人也不得不承认,找回尸体“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可能性非常低。

或许终有一天,大部分失踪矿工的遗体能够被找回,或许干脆就不能,无论如何,这也就是了结一件事而已,对于生者和死者其实都没有更大的意义,只可惜有很多时候,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矿的地方就有矿难,自古皆然。

微信图片_20190531150714.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