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吴博士谈教育
- 作者: 吴博士
- 简介: 吴博士,奥大医学院博士,二十多年新西兰专业教学经验,十多年奥大医学院面试考官经验,资深教育专家,教育专栏特约作家。亲自教过数千名奥克兰大学医学院学生,并帮助了上千位学生考入纽澳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及工程学院等热门专业。
最近家长群中一直在讨论“放养”和“精养”的优劣,其实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家庭环境就应才取不同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无论“放养”或“精养”,孩子的未来都和另一个因素相关:自控和延迟满足能力。
自控和延迟满足能力指的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间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简单来说,延迟满足能力是人对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够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延迟满足能力经常和自我控制相等同。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欲望能够克制,能够学会等待。
斯坦福著名的自控力和延迟满足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华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从斯坦福大学幼稚园找来了634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实验。
就是让孩子单独在房间里,在桌子上放一颗棉花糖,大人跟他说:“现在我要出去15分钟,如果我回来,你能忍住15分钟不把这颗棉花糖吃掉,那我就会再给你一颗棉花糖。” 然后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
实验结果是,有1/3的孩子,大人一走出房间立刻把棉花糖吞进去。还有1/3的孩子,看看棉花糖,忍啊忍啊,忍不了几分钟,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掉。只有1/3的孩子可以忍过15分钟,等大人回来以后,拿到两颗棉花糖。
更奇妙的是,米歇尔发现,能够忍耐的孩子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就是他们会想办法不盯着棉花糖,然后开始分散自己注意力,比如有的唱歌,有的念诗,有的假装在玩躲猫猫,躲到桌子底下去,就是尽量不要看见棉花糖,这样就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撑过这个时间。
米歇尔做完这个实验以后,开始每十年去做一次随访调查,做了40年。结果发现,当年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朋友,组织能力比较强,企图心高,相对来说功课,学业,社交的表现都比较好!
那些忍不住的小朋友,表现就比较差,40年的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差距越大,甚至收入的差距在5-10倍以上。
小时候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就已经意识到如果他控制自己,它就可以得到更多,所以自制力就能够让他自己约束自己,延迟满足。
其实学习就需要很强的自控和延迟满足能力,因为学习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但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受益终身的,而扎实的知识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只有了解这个道理,孩子才能自我控制。
相反,现在的电子游戏都在培养孩子的即时满足,游戏中的任何操作,都会立马视觉化、数据化地显示出来。每次砍怪物头上飚出的数字,伤血的红字和加魔的蓝字,它们都给玩家提供了最最直观即时的满足。一但孩子养成了需要即时满足,立竿见影的回报,就更难去从事延迟满足的,而往往重要的事都不会马上有回报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和延迟满足能力可以像肌肉训练出来,它和人的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功能相关,而前额叶皮质是可以后天不断增强的。
美国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在2012年又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他们把人为因素加进了棉花糖实验。
小朋友来了以后,先不跟孩子讲棉花糖,先给他们一盒蜡笔,和图画纸,说我们现在来画图。
然后大人突然跟他们说:“我有一个神奇的彩色笔,这个蜡笔很厉害,你要不要试试看." 小孩子通常都会说好,然后就说: "那你等我一下,我去拿这个神奇彩色笔给你!"
可是等大人回来, 一组拿到了新的神奇彩色笔,小朋友就很开心。而另外一组, 大人进来跟他们说对不起,我搞错了,我没有神奇的彩色笔,就等于让孩子失望。
守信用的那一组,然后接下来再做棉花糖实验, 结果14个孩子里面会有九个能够忍住,15分钟不吃棉花糖,得到第二颗。
可是不守信用的那一组,就是刚才说没有彩色笔的那组,14个孩子里面只有一个能够忍住。
如果大人没有给孩子树立自己的信用,他们就不相信你后面会再给他一颗棉花糖,所以大人一走,他赶快把眼前这颗吃掉。
实验的结论就是:教养的方式,外在的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自控力。
所以从一颗棉花糖可以看见孩子的未来,如果大人教养他的方式是守信用,有原则,孩子就容易养成自控力,将来会有更高的成就。反过来,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宠坏了,就是欲望没有节制,最后他们将来闯的祸就更大了。
培养自控力的建议
五岁以上的孩子具备必要的思维和沟通能力,是自控力最佳的培养期。好的自控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那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第一招延迟满足训练孩子。如果孩子想立即得到的东西,可以适当加一个小条件,如果孩子做到了再附加一点点额外奖励,让孩子体会等待,学会控制情绪。
但父母切记要兑现诺言,否则就会变成爱说谎的爸妈,再训练也是白搭了。
第二招,订计划法训练。孩子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做个今晚计划表,尽量让孩子自己参与制定计划。将有趣的事和枯燥的是间隔排列,能让孩子保持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孩子做到了,也要给与奖励。
第三招,训练孩子的耐心。参与的棋类,画画等需要安静思考的游戏,会让孩子更冷静更有耐心。
*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