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旭说生艺
作者: 旭日东升
简介: 旭日东升,一个职业投资人,酷爱旅行美食等一切关于美的东西。这里会记录有趣的一切,发现分享生活中美的点滴。标签:投资、旅游、摄影、生活、养生、健身、奢侈品。立志做一个会吃会玩会赚钱的我期待有缘人~微信公众号:旭说生艺。

箭镇华人社区——感受中华民族非凡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19 09:35:35
分享到:

本文谨以缅怀早期移民新西兰的华人先驱,并颂扬他们为新西兰多元文化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坛封面_画板 1 副本 5.jpg

箭镇,坐落在距离皇后镇东北方向约20公里的地方,虽与皇后镇有着一山之隔,却以淘金而著名。这是一个静谧又饱含历史故事的小镇,记载了中国矿工的辛酸岁月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我对箭镇的深刻印象就源于此。

早期淘金浪

早在19世纪中叶威廉瑞斯在箭河边发现了金沙,就掀起了箭镇的淘金热浪。以来自加州的水手威廉福克斯为首的淘金小组在短短几个星期就淘到了23磅黄金,消息传出,箭河一带一下子就涌集了超过1500多淘金者,后来发展到7000多人。

直到1865年,奥塔哥最初的淘金热已经结束,数千名欧洲淘金者奔赴西海岸的新金矿。这时省议会担心本省经济会崩溃,于是决定邀请澳大利亚金矿区的华人矿工到奥塔哥来。

他们用这一观点反驳异议:“人口增长,哪怕是黑猩猩的增长,也比没人好。”

 

一个社区的诞生

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19世纪80年代,约有8000名华人到奥塔哥南部地区和西海岸金矿区。他们不是来定居的,而是为了赚钱带回家的。

但是,在19世纪70年代,这些沉默寡言而坚韧不拔的华人占奥塔哥南部金矿区人口的17%,占矿工总人数的40%,金矿产量占矿区的30%。

到1871年,在瓦卡蒂普湖的金矿区,华人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矿工。他们沿着箭市的丛林溪建造了一个住区,“二十间舒适的茅草屋排成一排,所有屋子都有门窗,适合任何欧洲人居住。他们有一家商店和一个庞大的食堂,做饭的家什一应俱全。”这就是当时的箭市华人区。

当地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最早抵达的华人,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在原先已经淘过的废弃土地上谋生,并因此赢得了尊重。

 

华人社区的中心

亚林的商店里堆着各种欧洲货物和进口货物,包括中国茶、大米、腌柠檬、生姜、鸡片、赌具、药品和烟具。

Ah Lum(亚林)又称Lau Lei(老雷),是一位备受尊重的社区领袖。他懂英文和中文,因此会做生意,当翻译,代写信。

中国淘金者把他的商店当作非正式的银行和社区聚会点,在这里抽烟,赌博和闲聊。阁楼还为客人和旅人提供住宿。

1.jpg

亚林曾从沙特欧瓦河救起一位溺水的欧洲矿工,成为当地的英雄。

1925年,亚林去世后,商店就关门了,华人社区的中心也就此消失了。

亚林商店是箭镇华人社区最后一家商店,也是19世纪南部淘金时代留下的唯一商店。图片上的建筑就是1986年被修复的亚林的商店。

 

寻找财富与荣耀

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来自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当时小农在人口过多、失业、疾病和政治动荡的环境中苦苦挣扎,而淘金却提供了摆脱贫困的机会。能出钱资助他人离乡,等于给了一条活路。

出来的人绝大多数是年轻男子,其中一些刚过童年,只有极少数念过一点书,他们对吸引自己前去的国家一无所知。对他们而言,美国只是“金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新金山”。

他们的未来不定,同样妇女包括刚结婚的新娘,她们的未来同样不定。留在家中照顾家人,不知道男人什么时候会寄钱回家,或者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见到自己的男人。

但诱惑难挡,1871年一名广东劳工一年的收入相当于12-14新西兰磅,而在奥塔哥,一名普通华人金矿工人一年可以挣77新西兰磅,其中三分之二可以省下来带回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攒够100-200磅就回家乡,这些钱足够买一个小农场,甩掉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残酷的现实

新来者习惯了广东近乎热带的气候,对奥塔哥冬季的苦寒感到震惊,对当地人的敌意也感到焦虑不安,身心的困苦远远超过淘金的艰苦。随着华人人数增多,商业利益扩大,移民面临的怨愤也日益增多。

有关华人放荡多病的恶意留言极大地助长了欧洲人的偏见,人们更加担心新西兰会成为一个“劣等种族”的殖民地。

从1881年起,政府引入了一系列法律,阻止华人移民,把入境费提高到令人望而却步的100磅。箭镇还成立了反华欧洲矿工协会,还好华人社区似乎逃过了身体暴力,但在种族主义报刊文章的带头下,他们受尽了谩骂凌辱。

 

生活在隔离状态

华人尽量避免麻烦。他们基本上远离欧洲人社区,自成体系,相依为命,互相支持。许多华人淘金者有亲戚关系,在所谓的“链状迁移”中,他们的旅费得到居住在新西兰的亲戚们的帮衬。

对另一些人而言,共同的广东乡村文化传承足以使他们紧密团结。这种情谊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日子,提醒他们对中国国内家人的责任。无论收入多么有限,华人都非常重视传统饮食、药物、风俗和信仰。尽管工作时间很长很枯燥,他们也懂得自娱自乐。

他们用烤猪肉、白兰地和鞭炮,全心全意地过节(特别是过年)。赌博、吸鸦片烟或抽烟是深受欢迎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忘记痛苦的方式。

华人淘金者懂得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建造简单的棚屋。烟囱通常设在门边,室内是多么昏暗,家具仅有一个用来睡觉的平台和几个储物箱。唯一的装饰品是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外面和棚屋里面的祝福对联。

 

靠土地生活

在棚屋后面的山坡上,一直到亚林商店有一片整整齐齐的田园。

这些小小的地块用栅栏,山楂树篱和石墙围起来,收成无论是卖钱还是自己吃,都颇具价值。淘金者无疑对运用自己的传统农耕技术生产蔬菜感到自豪和喜悦。他们把土壤刨松,用大量动物粪便施肥。随着淘金收入的减少,许多华人开始靠田园里的作物谋生。

马铃薯、玉米、卷心菜、豌豆、醋栗和草莓是奥塔哥中部最常见的作物。当地居民用竹扁担挑着篮子,定期到箭市城区,挨家挨户卖新鲜蔬菜。比较富裕的华人则驾着马车卖自己的农产品。

 

淘金者的结局

随着欧洲淘金矿工离开本区域,剩下的华人少了许多骚扰。他们不再被视为竞争对手,在一般人的记忆里,他们是“老实、苦干、和善的人”。

到1890年,奥塔哥容易淘的金子全都淘光了,许多华人矿工离开了。大多数人回到了中国;一些人去了西海岸的金矿;另一些人找到了新的工作,特别是种菜。收入有限的老年男子成为箭市华人住区的主要住户,过着相当孤独的生活。

家乡的现实有时也会使人们对回家的美好梦想破碎。多年过去了,他们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许多同代人也已逝去。一些人又回到了新西兰。年老的华人主要靠相互接济生活。在官方意义上,他们仍然是不受欢迎的移民,并被明确排除在新西兰“1898年老龄退休金法”的范围之外。

年老的矿工渴望葬在祖坟里安息。比较富裕的华人募集资金,帮助数百名老人返乡,并把已故者的棺木送回家乡。

令人唏嘘的是,1902年,最后一搜运载近500具遗骨开往中国的轮船在荷基安加港(Hokianga)沉没。

 

被认可的流年

2002年2月,新西兰政府为历史上对新西兰早期华人定居者实行法律歧视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

2003年,新西兰保护署把改善箭镇华人住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

 

看完这个故事,感概万千。

华人先驱们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小镇,不管是旅程还是生活都实属不易,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拼搏、勇敢、勤劳的优秀品质。

箭镇华人社区,这里是中国矿工下南洋的历史见证。在此向在南洋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们致敬。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图片_20190711141826.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