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 作者: 杨熹文
- 简介: 野路数奋进少女,50万畅销书作家,亚马逊新锐作家,大有熹望创始人。身体常驻新西兰,灵魂行走在世界各地,永远在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不屑回头。作品:《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每个人都是在通过食物形塑性格,爱情和人生的吧。
❤
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真奇怪,大学时读过的书,再翻开前就记得两件事:一件是凛子光滑的后背,还有,就是他们偷情后去吃的法国餐,是海鲜,滋味还很美妙。
对后一件事印象更深,显然是在把美食供奉为神的年纪,灵魂也是饥饿的,连文学作品中的食物,都能喂饱一个空空如也的二十岁。
到这个年纪,虽说对食物(以及其他事情)的热情大大缩减,但却没法避免它影响我的情绪,还是会对电影中的饮食男女感到温暖,还是会在读食物场面的时候平静下来,不一样的是我自己,多年间,从胡吃海塞到胃口寡淡,生活里的很多事情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每个人都是在通过食物形塑性格,爱情和人生的吧。就像你的淘宝记录着你的一次次迁徙,你餐桌上的食物,不管是在肚子里还是手机里,也在记录着一些什么。
❤
【吃主食让人寂寞】
我很少吃主食,不是因为信了鲁豫每餐7个米粒的减肥法,而是在那一个人的岁月里,10纽币电饭锅里蒸出一大锅的饭,从颗粒饱满吃到塌塌瘪瘪,真真吃出了天荒地老的味道。
所以现在,一旦望见大锅的米饭和面条,就让我心生寂寞。那些盛大的中国式聚会,一锅米饭在席间周转,“不要不要”,我一双手摆的比谁都快,就这样煽走了寂寞。
每个人抗拒的食物不同,有人不喜欢吃羊肉,是身体在厌恶它的味道,有人不喜欢某种食物,是心理上的原因作祟,比如分手饭就是吃了那样的一餐,或者在蟑螂出没频繁的餐馆有过不好的经历,从此潜意识里觉得蟑螂就是它的配料。
我的母亲常对我说人必须吃米饭,不然老的快。但后来看人吃面包和燕麦也活得健健康康,又听到有人说,人的基因不同,有人吃水果胖,有人吃肉胖,你看,我只要多吃点主食,就会胖起来。
瘦下来是不是和不爱吃主食有关系?我只知道,跟着情绪走,选择就总是对的。起码不会寂寞了。
❤
【把生蚝和辣白菜放到一个盘子 是个悲伤的话题】
在酒吧看到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把一杯杯酒筹码样摆在桌上,密密麻麻一堆淡黄色。突然间就饱了,连自己面前小小的一杯都喝不下去。
看《北京女子图鉴》陈可和某任男友吃自助餐,那个男生自备自助餐攻略,把食物垒得热热闹闹的。突然间就饱了,记忆里吃坏了胃口的自己都跑来提醒我——你今后千万要少少吃。
陶朗加有个很好的自助餐厅,老板是韩国人,生蚝是无限量的,又有我最爱的辣白菜。喝了酒的晚上,胃口是活泼的,什么都装下一些,生蚝和辣白菜是绝对的主角。
噢,那一晚,胃涨得和黑夜一样无边。
我后来没再吃过自助餐。贪婪总有代价,不是么。
❤
【人有时需要苛刻的吃法】
朋友的妻子几年前患了乳腺癌,做了切除手术后,两个人对饮食都注意起来:送走了微波炉,倒了剩菜,连在超市买食物都要在包装后面仔细查看,糖有多少,油有多少,钠有多少…
小时候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乖孩子就是什么都吃。长大后不敢造次,认认真真把什么都吃下去。过去家中常吃罗宋汤,我到了十八岁才敢向父母坦白,那道菜是我童年的阴影,现在只要看到它们三个蔬菜在一起,我就感到莫名的恐惧。
人长大,从摇篮到教室到办公桌再到饭局上。还是要保留性格。不吃就是不吃。不喝就是不喝。哪有真正的逼迫,人有时对自己强求。
走了一个又一个饭局,换来一个又一个道理。人吃着吃着就长大了。
❤
【要么会做饭,要么美】
我厨艺精湛,在自己的心中。在别人眼中,刀功和滋味都差劲。
也许谁都对我没要求,自己怠慢了自己的才华,又也许是很早读到小S在折腾了一顿咖喱饭失败后说——
“这是我婚后唯一一次进厨房的经历。此后,我就不做饭了,而是请厨师代劳。我呢,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陪老公吃饭,这样对我们俩来说都比较轻松。我干吗要拿不擅长的事和自己过不去呢?”
我后来发现,那些会做饭的姑娘,上了电视做了节目,是很美很美的,而那些不用做饭的姑娘,必须更美才可以。
每当欢欢喜喜地做完饭看到别人用奇怪的表情说“好吃”,我就下决心埋进书里还是用别的什么弥补一下吧。
这日子,总不能一边欢快地吃一边听人窃窃私语,“你看,那女人又馋又懒又胖又丑又穷哇。”
这是吃出来的人生,它像一块巨型蛋糕,已经少了可观的一块,剩下的滋味,我慢慢尝。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