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 作者: 托尼
-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按中国的标准,奥克兰根本不算个大城市,也就200万人。所以,理论上遇到曾经坐个车的客人概率还是有的。但我(兼职/全职)开了近3年优步,真正重复的客人并不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我和客人彼此见过,却都不记得。能认出我的客人,很明确的有两个,《每个乘客都像一条鱼~》里提到过那个韩国客人,他肯定记得我;另一位就是上周接到的这位Kiwi。
上车的时候我都没有看清客人的外貌,因为他戴着黑色口罩。但打开行程后,我很开心,因为正好我也想回家了,开着顺风单。他的这个单子是往北过北岸大桥的,这是我回家的方向。
因为行程不算长,我并没有打算做太多的交流了。但客人却主动问我今天生意怎样,我说很一般啊,才做了$200的营收!接下来,他说了一句我惊讶的话。
“我应该坐过你的车,你是那个失业的导游吧?”
虽然我留在优步系统的个人介绍就是这么写的,但毕竟没有多少客人真看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倒是愣住了,从后视镜里打量了一下他,却想不起来是否是曾经接过他。不过他家这个地址很特别,一般很少有客人会到这个位置,在我印象里好像确实来过一次,想来那次应该就是他了。
时间大概是去年上半年,奥克兰刚刚结束Lockdown,一切生活都在小心翼翼的复苏。我的旅游是没得做了,转为全职开优步,所以我将优步的司机自我介绍改成:“一个失业导游”,呵呵,这样比较好和客人聊天。
他主动说,那次聊天时知道我做了几年的旅游公司基本回零了;然后那个时候我提过正在计划着做出口的生意(备注:其实就是代购),他问我现在怎样了?
听他这么一说,那肯定就是我了,呵呵。
说实在,我一时还挺感动的。这都大半年过去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客人却都还记得我。我如实告诉他,那个出口生意算是做起来了,目前来说还不能算替代一份正式的工作,但这个收入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副业,算是一个很好的收入补充。
坐在后排的他下车后,又靠近前窗的副驾玻璃,然后俯下身子和我说:“我很开心你的生活都在朝好的方向前进!你是我见过最能聊天的中国司机,也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祝你一切顺利!”
放下他后我在街道的尽头把车掉了个头。那里可以看到整个奥克兰市区和海湾大桥,我将车在那里停了几分钟。看着眼前的美景,夏季的奥克兰,下午6点多,太阳还高挂在天空,照的人心里温暖无比。正在这个时候,软件有个提示,我看了一眼是这位客人付$3块钱小费,我也回了一个感谢!
有时候,一句来自陌生人的关怀和问候真的很让人感动。
开优步也可能遇到素质不高的客人,但这类主要出现在晚上醉酒后。我一般只开白天,所以遇到的很少。新西兰人大多数还是善良的,兼职开优步的3年里拿到的小费并不多;但过去的半年却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几笔小费,虽然金额也就是$1~$5,但我理解这是乘客们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能被客人记住是件意外又开心的事,但我觉得人的记忆应该还是短暂的。尤其是在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时候,日子也就飞快的过去了,一点痕迹都没有。去年的2月初,新西兰关闭了国门,一晃这就是一年了。
我和很多新西兰人一样,虽然只能呆在村里了,但还是幸福满满的感觉。上周末出现过社区案例,但我周围看到的新西兰人,无论是华人还是洋人,都在享受着美好的假期,并没有人太在意这些了。我好久都没有到卫生部网站看数据了,一时好奇看了一下。下图是从去年到今年的每日检测数据,蓝色的是7日移动平均检测值。最近一周来,最高日检测数据有过10000人次,均值在6000左右。
除了隔离区,新西兰都是自愿检测的。目前每周隔离管制区(MIQ:Managed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facilities)的检测人员大概是入境的新西兰人大概是6000-8000人,MIQ工作人员每周检测大概5000例,两块合计日均1500-1800人;也就是说超出这个数字的大概就是全国每天的社区检测数量,目前大概是6000-1500=4500人次,主要集中在北地和奥克兰。
最近的这起隔离区带出来的社区感染,虽然还未查明最后的路径,但并没有对社会产生持续的心理影响:因为检测人数并不算高,而且短暂冲高后又迅速回落了。虽然这个确诊家庭的妈妈正式确认也是阳性,但目前检测出来的其他密集接触人群并没有发现更多的阳性。
感谢防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也感慨新西兰一直运气还不错,这个个人口密度特别低的国家在这场疫情里是个福地。说是疫苗会尽快进来了,中国也说会考虑给海外侨民打疫苗了,但疫苗打了真的就会改变很多吗?毕竟,心里的病毒并不是那么容易抹去的。全世界可能还会这样封下去一段时间了。
虽然我移民后并没有想过再回国长期生活,但计划里还是想隔1-2年带孩子们回一下中国的。在短期来看,这似乎是个奢望了。我自己最后一次离开中国已经4年了,感觉自己的记忆似乎都在慢慢模糊,慢慢远去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